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拔出萝卜带出泥,佛协对释永信再下重手,“遮羞布”彻底被撕开

冒泡格格猪 · 2025-8-29 20:14:45
“劝人看破红尘,自己却沉溺亿万富贵!”
他曾是少林寺的“门面担当”——合十诵经、低眉垂目,讲“清规戒律”时仿佛自带光环。
1.jpeg

可谁想到,就是这样一位被许多人敬重的高僧,最近却被查实:挪用公款、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还有非婚生子!
连中国佛教协会都亲自出手,注销他的僧籍,彻底撤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起初好多人还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桩“和尚经商”的老话题。
2.jpeg

但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大家才意识到——这一次,完全不同。
哪怕释永信已经声名扫地,佛协仍然继续追责,毫不姑息!
这不再只是一则普通的丑闻,而是一场关乎信仰、人性、权力与金钱的全面崩塌。
01
他身穿价值16万的袈裟,身边常有女性相伴,坐拥庞大的商业体系,被称为“少林寺第一CEO”。
但44年前,释永信还只是个刚刚剃度的小和尚。
3.jpeg

16岁因家境困难出家,进入当时仍破旧冷清的少林寺。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六年之后,他就开始接手管理寺内事务。
很多人以为是老方丈偏爱,或他天赋过人。
但现在回头看,一切早有征兆——那不只是能力,更是不加掩饰的野心。
4.jpeg

刚一上任,释永信就借着了李连杰电影《少林寺》带来的热度,顺势将“少林”推广到全世界。
他说:“要让世界看到少林文化。”
但世界看到的,又何止是文化?
更是生意。
当其他僧人还在依靠香火钱度日,他已经收起了版权费;
当别的方丈仍在念佛打坐,他已经搞起了淘宝、直播、开发布会。
5.jpeg

2008年,他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全面推动商业化:卖佛教文创、授权游戏、推出“少林药局”保健品……少林寺越来越有钱,但也越来越不像一座寺庙。
2019年,少林寺接待游客超过420万人次。如果每人平均消费300元,年收入就超过12亿元!
清净修行之地渐渐变成了热闹的景区,信仰之名也染上了金钱的味道。
6.jpeg

释永信自己则披着昂贵袈裟、坐豪车、住“方丈宅院”,被不少人形容为“土皇帝”。
那时还没人能想到:所有的繁华,终有反噬的一天。
02
真正让大众感到心寒的,不只是他的奢侈生活,更是对信仰的背叛。
香火钱本是信众出于诚心的奉献,怎能成为个人挥霍的财产?
早在2015年,少林寺总教头释延洁就公开举报:释永信挪用公款、私生活混乱、有非婚生子……
内容极其震撼,但当时很多人只觉得是“师徒内斗”,时间一长,也就渐渐被淡忘了。
7.jpeg

直到今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机构正式发出通报:
查实他“挪用资产、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有非婚生子”。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仅仅一天后,中国佛教协会直接注销了他的戒牒;
少林寺官网连夜撤下所有关于他的信息;
方丈牌匾被拆除,寺内安保也明显加强。
8.jpeg

从一代宗师到“被还俗”,只不过二十几天。
44年修行,一夜之间归零。
03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8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再次发文:《没有法外之人,勿越法律“红线”》。
9.jpeg

通篇没有再称他“住持”,只是冷静地写下三个字:
“释永信”。
佛协连续出手,不仅是要清理门户,更像是一种公开表态:
如果佛教不坚决清除堕落者,信仰就无法保持纯洁。
10.jpeg

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
寺还是那座寺,但方丈早已不是那位方丈。
究竟是商业改变了寺庙,还是人早已背离了初衷?
他16岁进寺,曾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挑水、扫地,冬天手裂、夏天晒掉皮。
11.jpeg

也许正是因为早年吃过太多苦,他才对“成功”如此渴望。
可惜的是,走得再远,却忘了最初为何出发。
结尾:
释永信事件背后,其实是中国宗教商业化多年积攒矛盾的集中爆发。
不少寺庙一边接受信众供养,一边经营商业项目,尺度究竟该如何把握?
12.jpeg

监督机制是否真正到位?
信众的真心,又该如何不被辜负?
这也提醒我们:
无论身处怎样的位置,一旦欲望失控、失去敬畏,爬得再高,也终会跌落。
13.jpeg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你是怎么看寺庙商业化的?
信仰与生意,到底该如何平衡?


14.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