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每天都在上演捧神与弑神大戏,菏泽草根郭有才的过山车式命运撕开了流量狂欢的残酷真相。
这个模仿电影《Hello!树先生》造型的农村青年,五月初靠翻唱《诺言》十天涨粉千万,直播间同时在线破百万,连家乡废弃车站都成网红打卡点。
但伴随北大破格录取谣言、歌曲版权纠纷和直播带货翻车,六月中旬人气已跌至不足峰值十分之一。
当素人靠偶然机遇闯入流量风暴眼,短命爆红背后是全民造星运动的系统性陷阱。
翻红素人注定要经历三重炼狱:身份透支、内容枯竭、价值反噬。
郭有才直播间单日收礼超百万时,已有网友发现其直播背景里的菏泽南站广告位明码标价。
走红第十天,某MCN机构流出的艺人签约报价单显示其单条广告报价68万,是当时抖音平台腰部网红的五倍。
这种竭泽而渔的变现速度,与六年前爆红的“流浪大师”沈巍惊人相似——后者走红三个月后商业合作报价从60万暴跌至3万。
流量场域存在天然的认知割裂。
当郭有才宣布停播修整,评论区既有“挣够钱就跑路真精明”的嘲讽,也有“普通人翻身就该抓住机会”的声援。
这种分裂在2021年爆红的丁真身上早有预演:理塘文旅签下丁真时,舆论同样分为“保护纯真”和“资本工具”两派。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社科院《短视频与就业研究报告》指出,78.3%的素人网红职业生涯短于六个月,其中61%因无法持续产出优质内容被淘汰。
当直播打赏功能关闭后,郭有才尝试的助农带货场均销售额不足五万,这个数字甚至不及同等粉丝量知识博主的零头。
北京某直播基地运营总监透露,素人网红转型带货的成功率不足3%,多数人既缺乏选品能力,也没有供应链资源。
去年爆火的“张同学”助农直播翻车事件就是前车之鉴——其带货的酸菜产品因质量问题遭集体退货,导致账号掉粉百万。
现象级网红的速朽本质是注意力经济下的必然。
南京大学传播学者分析,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更倾向制造“流星”而非“恒星”,单条爆款视频获得的流量分配通常是账号总流量的83%。
这种机制造就了山东“拉面哥”程运付的悲剧:2021年爆火时每天被数百主播围拍,今年初却被发现重回集市摆摊。
流量狂欢褪去时,真正能留下的不是网红的光环,而是实体产业沉淀的能力。
当郭有才在直播里唱起原创歌曲观看量不足两万,或许该清醒认识到:靠运气赚到的流量,终究要凭实力留住。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