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刚查了释明心,不查不知道,原来释明心与释永信,是两个天差地别

英明果断艺术家y · 2025-8-29 23:50:48
在我们这个见怪不怪的时代里,有些人的选择,真是让人既不解又佩服——家里条件一般,读了大学走了端正路,眼看着生活水到渠成,却突然折个弯,说要削发为僧。你说,这事儿搁您家里,能不急眼?更别说后来还有人开着法拉利来寺庙“表白”,这场面搁电视剧里都算大女主戏码,现实里却让一个和尚差点儿报了警。有人说,出家人也未必都一样。有些人皈依清苦,有些人却身披金丝,拉着一车生意经,佛祖面前照样人心不同。
1.jpeg

说起来,释明心本名叫啥,街坊邻居早忘得差不多了。1980年,他生在浙江一个不算出挑的小地方。爸妈守着那点体面日子,指望他考个铁饭碗,混口安安心心的饭吃。日子确实没啥波澜。只是生活有时候,它就是能给你塞个岔路口,让你措手不及。
那年他刚上班,公务员制服穿在身上,说体面也体面,说无聊也无聊。最要命的是,你要是没点精神寄托,没人真觉得你究竟快乐还是难过。某一天,他无意间听到一曲《轮回》。那支歌,调子不新鲜,词也就那么几句,不知怎么就撞击了他的心。有时候就是这样,人的信仰总在某个再平常不过的午后破土而生。
2.jpeg

家里头一听,说要出家?气得直翻白眼。那可是儿子,哪个父母舍得让他削发为僧?没两下就把他从寺院“抓”了回来。三年拉锯——明心呢,整天抱着经书念,老两口在门口叹气咬牙。他也不吵不闹,笃定得像颗石头。有时候我都在想,他那些夜深人静的时刻,心里真没点动摇吗?也许是认死理,也许是从小就有点“轴”。熬到2009年,父母心软成了一滩水,明明嘴上还在念叨,眼泪却快掉下来——总算让他去剃了度。
后来别人都说,明心这孩子“有出息”,跑北京上了佛学院,和几个朋友混成了“学霸僧团”。但他不是去那凑热闹的。四年下来,俺也不说别人,反正明心是真把经书和“修身”这茬事儿放了心里。学成之后,按说凭他的文凭,去哪儿都比小县城体面。可他就偏偏挑了家里的那座“破庙”下手,名字正气得很——普安寺。其实那会儿,不过是几堵残垣断壁,杂草齐腰。村里老人盯着那块地方直叹气,没人想起庄严二字。
3.jpeg

明心没太多说教,带着佛学院里认识的仨校友,提桶扫帚,自己做苦力。扫地、搬砖、捡树枝,平常到谁来了都觉得无聊。人家立庙开光,最少得有点善男信女捧场,他却只管苦干。偶尔有人来烧香,也没啥香火钱。腰里没几个钱,他就省吃俭用。佛堂的地板从旧砖头铺到新地砖,一块块撬起来,满手的泥点子。你要问他为什么,他八成也说不清。有些路你回头看,倒觉得稀松,可踩上却不轻松。
时间长了,普安寺竟然慢慢地“有了模样”。明心也学起新鲜玩意儿,掏出手机拍短视频,讲什么因果、忏悔,嗓音微微沙哑,有人说像死磕过夜的谈心。说实话,这年头讲经很难吸引人,可他就胜在一句话——“别拧巴,佛法都是生活里来的解药,你不喜欢听也没关系,沾点边也许就能过心坎。”视频底下,有打赏的,有杠精的,却都看得出来——那股子认真劲儿,骗不了人。
4.jpeg

直到后来,那场“法拉利女富豪求爱”的闹剧掀开了锅。外地人开着四百万豪车,带着司机和保镖,非要见明心,说看视频“心动”。一时间僧俗不分,香客们懵了,老和尚更是看呆。明心自己倒好,一句话没废话,直接报警。公安来了,车走了。女富豪回去,大概视频和朋友圈都屏蔽他了。他本人却只字不提,从此更低调,几乎彻底缩回寺庙。人和人就差在这儿,有些事他能做主,有些热闹,他心里就觉得脏。
再说另一头,少林寺的释永信就不一样了。1965年生,安徽人。十六岁就出了家,少年时人们夸他佛门有望。转眼到了1999年,混成方丈,成了家喻户晓的“少林当家人”。说他是“正事不少”,倒没冤枉——保护武术、推功夫、拉文化,确实风风光光。只是,人风光久了,背景也容易花了。
5.jpeg

这些年见报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传闻——什么挪用资金、情感绯闻、养私生子、不清不楚的生意瓜葛……你问明信大约也说不明白。这位方丈倒不避讳该炫富的时候,金丝袈裟裹身子,豪车成群,嘴上还自嘲一个月就七百工资。哪怕成百上千万的产业品牌贴着少林寺三个字,哪怕七百个商标都是个人名下。你说这种活法,是佛门清净,还是红尘翻滚?咱看客心里各有秤。
他曾经热心做慈善,拉文体、讲传播,可事多日久,人早变半截商人。等到各路举报越来越多,谁还能保得住他一世无忧?中国佛教协会后来说把他的戒牒注销了,官方也懒得替他说话。相比之下,少林寺的门票始终没降,香火照旧,游客络绎不绝。可越来越多的人说:和尚像老板,庙像商场。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佛”字图腾还剩几分味道。
6.jpeg

回头看看释明心和释永信,同是和尚、出家人,不同得像阴阳两道。明心在小庙里安安静静修学,瘦巴巴个子,一年出不了几次门;永信在名山大寺,坐拥亿万产业,把佛教变成了人间豪门。有人感慨,谁说信仰不可以挣大钱?也有人偏执,只信那点朴素的戒律。至于怎么活、怎么出家,真是清茶一碗,众生自有自己的口味。
普安寺的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熬成了模样。明心没什么大野心,只是偶尔开直播,讲讲心经,耐心解答年轻人问的那些歪理怪问。时间推着庙宇往前走,新禅房在建设,新来的弟子一拨又一拨。日头落了,寺内烛光摇曳,年轻人在佛龛前磕头作揖,说不定也有下一代明心“撞破俗世”的报记者。
7.jpeg

少林寺那边,热闹还是那样热闹,该卖周边的卖周边,该收门票的收门票,大老板的事儿,咱小老百姓也只能边嗑瓜子边看槽点。偶尔有老信徒感叹:以前庙门沉静无声,如今倒像随身带了POS机。
这样算下来,哪个更有道,哪个更圆滑,谁又能说得准?和尚有百种,佛门没边界。有的人守着清贫,有的人混迹红尘。哪条路更接近“真佛”,也许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8.jpeg

有人笑明心太“迂”,也有人说释永信“俗气”;可是,风雨千年,少林普安,到底留下的,是香火,是教义,还是人自己的选择?这张答卷——到底该谁来写?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