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输了里子丢了面子,这一次,“不偷不抢”的王菲给张碧晨上了一课

藕断丝不断 · 7 天前
歌手争名分闹到全网下架作品,到底谁在糟蹋听众耳朵?
2025年《年轮》版权战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当歌手们为了"原唱"title撕破脸,真正消失的是好作品的生命力。张碧晨工作室硬刚式声明逼得汪苏泷收回授权,表面是维权,实则是双输结局。比起饭圈撕逼,更该关注十年前合约漏洞如何毁了经典歌曲传播。
1.jpeg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是双方都有理。张碧晨手握永久演唱权合同不假,但汪苏泷作为创作者有权终止授权。问题出在流媒体平台混乱的标注规则:QQ音乐曾用"首唱即原唱"的逻辑,网易云又搞出"双原唱"标签。这种混乱直接导致饭圈混战,某网红误判风向引发连锁反应。
2.jpeg

看看李健王菲处理《传奇》的智慧。王菲春晚翻唱前特意要授权,商演每唱必付版权费,采访时永远把创作者名字放前头。李健面对天价分红主动提出分账比例调整,两人在央视镜头下碰杯时说"好歌经得起被翻唱一百遍"。这种默契背后是清晰的授权机制:李健公司早在2008年就将翻唱权单独定价,既保障权益又鼓励传播。
3.jpeg

对比之下,《年轮》事件暴露行业痼疾。2015年的合约居然没约定"原唱"定义,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收益分成模式缺失。更离谱的是,张碧晨团队在声明里晒出的所谓"铁证",其实是复印件局部截图,连骑缝章都没有。汪苏泷方原本想冷处理,但被声明里"全球独家永久"这类绝对化用词逼到墙角,不下架反而可能被反诉侵权。
4.jpeg

现在满大街都在传《年轮》盗版音源,这才是最魔幻的。当年听歌的90后都在给孩子报辅导班了,突然发现童年金曲变灰色,评论区全在刷"求网盘资源"。平台算法还在猛推两位歌手的其他作品,点进去热评第一却是"唱再多新歌也找不回当年的感动"。
5.jpeg

这事儿让人想起Taylor Swift重录专辑的操作。同样是版权纠纷,人家直接重制经典让歌迷用脚投票,既保住艺术遗产又赚足口碑。反观某些歌手宁可让作品消失也不肯坐下来谈,这波操作既伤歌迷又毁商誉。听说已经有品牌把两人从618晚会名单除名,嫌"晦气"。
6.jpeg

汪苏泷演唱会那句"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实埋着雷。创作者收回版权看似硬气,但《年轮》作为他最具传唱度的作品,从此不能再任何场合演唱,相当于自断经脉。张碧晨更亏,刚接的仙侠剧OST就因为"版权风险高"被片方退货。两边团队现在应该躲在会议室里掐大腿——当初要是不争那口虚名,现在巡演票早卖疯了。
音著协最新数据显示,近五年53%的版权纠纷源自模糊的历史合约。现在连网红翻唱都学会在直播间挂"原唱XX/作曲XX"的双层字幕了,主流歌手还在用十年前的思维抢名分。建议以后签合同直接带条款:歌曲下架需双方共同同意,收益三七开改五五开。毕竟歌迷要的从来不是法律文书,而是随时能单曲循环的青春回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