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圈最怕的遮羞布又被掀开了。
袁立时隔八年再爆《演员的诞生》黑幕,节目组承诺晋级却不兑现、恶意剪辑艺人形象、利用绯闻炒作话题,这些操作精准踩中了观众对综艺真实性最深的怀疑。
当年节目里章子怡质问前辈"会不会演戏"的反差,现在被曝出天价导师片酬,倒是验证了娱乐圈"谁给钱谁就是爷"的潜规则。
这事其实早有伏笔。八年前节目组敢让出道晚十年的章子怡坐在导师席,对着演过《永不瞑目》的袁立评头论足,本质上就是场设计好的咖位游戏。圈里人都知道,电视台选导师看的是流量不是资历,章子怡当年刚拿下东京电影节评委身份,正是国际咖位最顶的时候。倒不如说节目组故意制造这种后辈点评前辈的戏剧冲突,袁立突然被后辈当众质疑专业能力,换谁都咽不下这口气。
剪辑操控舆论的套路也不是新鲜事。蓝台当年把高以翔猝死剪成励志片段,芒果台把郑恺发脾气剪成搞笑花絮,这套移花接木的功夫早就炉火纯青。但像《演员的诞生》这么狠的确实少见,能把正常对话剪成疯言疯语,还能把陈年绯闻拉出来二次消费。现在看袁立晒出的现场照,被六台摄像机包围着录影,根本就是大型审讯现场。
最要命的是劳务费这个深水炸弹。网传章子怡当季片酬八千万,这数字放在现在看都吓人。要知道同年的现象级综艺《奔跑吧兄弟》常驻MC单季报价也就两千万左右。当年郑爽被曝日薪208万时,网友扒出过综艺市场的畸形报价体系——演技类导师报价普遍比真人秀常驻高30%,因为要维持"专业权威"的人设。现在回头看章子怡在节目里动不动摆出的严肃脸,倒真应了那句"拿多少钱演多少戏"。
行业乱象不是靠某个艺人掀桌子就能解决的。韩国综艺圈十年前就建立演员工会,明确规定剪辑师不能断章取义损害艺人形象,合同里必须写明剪辑权限制条款。国内至今没有相关规范,导致艺人签合同就像开盲盒,遇上恶意剪辑只能认栽。袁立这次翻旧账能引发这么大水花,说到底还是太多艺人在剪辑室吃过哑巴亏。
公众人物互撕看着热闹,真正该问责的是幕后推手。当年节目制片人吴彤现在还在做《王牌对王牌》,照样玩着剪辑操控的老把戏。行业要是再不建立剪辑审查机制,今天袁立的遭遇明天还会在别人身上重演。倒不如借着这次事件推动改革,要求综艺成片必须经过艺人团队审核,劳务明细也该像上市公司财报似的定期公示。
说到底观众要的不过是个"真"字。当年追《演员的诞生》的观众,有多少人被刻意制造的冲突带了节奏?现在回头看节目里章子怡对袁立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到底是专业审视还是剧本安排?这些问题不解决,类似的戏码还会在每季综艺里换着花样上演。袁立这波开撕虽然迟到八年,倒也撕开了流量至上的综艺产业链里,最见不得光的那层利益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