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庙门外一切还是那么和平,庙门里却快要翻天了。要是让几十年前的和尚们听说“少林寺方丈会被查”,估计就跟听天方夜谭一样。但现在,释永信的名字,已经不是那块“金字招牌”,反而让大伙背脊凉了一下。有人笑称,佛祖都要皱眉了——可真没人想到,他会走到今天这样。
原以为坐上“方丈”的宝座,从此是善信香火、海外盛誉,事业长青。结果,只差五个字——从“少林寺主持释永信”变成了冷冷的“释永信”。外头围观的群众也都明白,这一刀词,可能比当年贴大字报还狠。
事情发酵得快。二十来天里,佛教协会三次发声,一回比一回难听,像是终于不忍忍了,把门口的遮羞布扯下来。其实,少林寺里外早有耳闻,庙里的事儿还不是庙里人最清楚?但类似的风波,多少年没见过,说没人震惊,谁信?
说到底,释永信这事儿也不是昨晚刚出的。早在2015年,就有人“大闹铁门槛”了,说他有私生女、两个身份证、假捐款,钱也没进香炉倒进了自己口袋。那会儿调查不痛不痒,他说没事,大家也只能摸摸鼻子,信不信自己过。结果呢,种子埋下,总有发芽的一天。十年转眼过去,风头再起,这下谁都躲不过。
话说公开通告一来,庙里动作比和尚敲木鱼还快。先是官网介绍全删了,牌匾摘了,纪念碑变成了铁皮“大狗笼”,活像庙里头“改头换面”。有人的午饭尚未消化,名字已经被“查无此人”。坊间八卦不少,说什么他名下上百家公司、在联合国演讲、少林功夫出国门……那些风光旧事,到现在都成了反衬。
释永信倒台,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连带着庙里一些关键人物,也都跟着风雨飘摇。比如说他弟弟释永胜,这人的故事,外头也有人讲过。
释永胜原名刘应彪,是释永信的亲弟。小时候一块进庙,本来想着练练武,没想到后来也跟着哥下场,管起了庙里的事。不但当了慈善福利基金会的秘书长,书画院的副院长,还跟着做起了“少林欢喜地”的公司——卖少林寺文创、电商,还有书法拍卖。一幅“佛”字能卖几万块,说出去让人咋舌,大伙儿一度以为他是活佛转世。可细想这钱是哪来的,谁心里没个数?
这些年,弟兄俩一个做方丈,一个做“事业合伙人”,都吃得挺香。结果风向一变,释永信刚被查,释永胜就失了联,打电话没人接,消息断了线。本来传说他早就名利双收,可现在,好日子也悬着了。前脚哥哥进去了,后脚自己怕是也跑不了太远。法网恢复了正常作业,谁也别想着“躲进小楼成一统”。
再看释延鲁,这名字在武僧圈子里不小。他是释永信的首徒,过去两人亲如父子,都站在庙门楼上遮风挡雨。上世纪末,释永信当方丈,撑着法伞的是释延鲁。国际少林功夫表演、有头有脸的赛事,这哥们都能上场,少林名气往外传了不少,谁还想到他后来成了“举报人”?
但庙里钱多事也多。2005年以后,不知怎的,两人经济上开始有了摩擦。释延鲁在庙里开了个招生办公室,本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结果释永信三天两头让他“意思一下”,金额越要越大。忍无可忍,他选了“翻脸”这条路,2015年干脆实名举报,把师父的“阴暗面”抖了个干净:私生活、“两张身份证”、巨款流向,全在举报信里写明。
但人算不如天算,这举报信不但没让释永信掉坑,反倒有小道消息说释延鲁自己被贴上了“精神不稳”的标签,成了江湖口中的“发疯和尚”。徒弟出来撑场子也说他有俩老婆,作风有问题,江湖大戏硬生生地“反转”。可谁知道十年以后,真相终于浮上水面,那些让人发笑的指控,竟然成了事实。
释延鲁没有再继续下场撕扯,他默默忙着自己的武术学校。别说,他手上的“少林延鲁武术学校”如今地盘大得很,国内外学员加一起上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条消息说,他学校搞得跟大学一样,不光练拳还能文武双修,毕业还能拿文凭,看着比很多“武僧团”都正派多了。看这光景,他的声誉估计还会翻红。
再说说释印乐,他现在是绕不开的新方丈。俗话说临危受命,今年7月底,他顶着压力走马上任。释印乐16岁剃度,被叫“学者型”僧人,不搞什么“商业和尚”,坚持自种自食,主张“农禅并重”。白马寺年代他就管得有条有理,让古刹又有点旧时气象。他最出名一条就爱“反商业化”,坚决不让寺庙变成商标市场,还四处提案,希望别再让佛教名寺注册成生意。
7月29日,他接手少林寺,“扫地出门”那个典故几乎在现实重现——他上来就叫停了寺里的商业项目,“平安香”“全家福香”都给砍了;还恢复四点晨课,不许乱出门,不答应代言。有游客照常来瞧热闹,但隔着铁皮围挡,看不见“方丈旧办公楼”。释永信的痕迹都被“封印”住了,释印乐自己啥也不多说,每天讲经吃斋,带着僧众干活,像是打算用沉默和实干来修庙里的风气。
庙里庙外议论多,他也不搭理。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快,但谁都在看,这火能不能烧出个清风明月来。释印乐如今站在庙门口,背后是千年古刹,面前是疑虑与信任的考验。他能不能把少林寺带回“正道”,这点谁也没底。
说到底,这场风波,没那么简单。释永信一倒,剩下那三个人,命运各不相同。有的从此藏头露尾,有的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人临危承担,背负千年庙门的名声。“一人兴庙,一人毁庙”,话虽重,却也许贴合。少林寺不止是输赢和清算,更是一段关于信任、误解和修行的故事。
后面会怎么样?没人敢拍胸脯保证。或许要等到下一次晨钟暮鼓,庙里又有新风、旧事,谁能说“正道如初”。倘若世事难料,那就请各位,哪天有空去寺门看看,也许会有新的故事在发芽。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