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菲律宾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以“中国破坏南海生态环境”为由,公然向中国索赔高达3960亿比索(约合500亿元人民币)。提案人参议员洪迪薇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喊话:“中国,赔钱!”
这项索赔案称中国在牛轭礁、仙宾礁在内的海域造成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破坏”,要求菲律宾政府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对中国施压。洪迪薇声称中国每年造成330亿比索的生态损失,12年累积至此数额。
菲律宾此次索赔行动有着明显的国内政治背景。3960亿比索相当于菲律宾2024年全年国家预算的5%,足够建造两艘半菲律宾海军现役最大的护卫舰。
洪迪薇所在的政党在2025年中期选举中遭遇惨败,菲律宾国内正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通货膨胀率飙升至6.1%,大米价格同比暴涨40%,全国有高达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通过制造外部危机转移国内视线的手法在国际政治中并不罕见。索赔决议在菲律宾法律体系中并不具备任何强制力,根本无法成为实际索赔要求。
菲方拿不出任何来自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也无法提供任何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洪迪薇的所谓“证据”竟然只是一篇2012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提到每公顷珊瑚礁价值约为35万美元。
菲律宾直接套用这一学术假设,推算出所谓每年330亿比索的损失,累计达到3960亿比索。这种估算方法在国际法和社会科学领域都站不住脚,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演而非严肃的法律索赔。
菲方试图援引2016年南海非法仲裁案作为“法律依据”。这一仲裁庭的合法性早已遭到国际法学界的广泛质疑,普遍认为其无权裁定主权问题,是政治操弄的产物。
中国一贯坚持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原则,这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达成的共识。菲方单方面提起仲裁并据此索赔,违背了国际法治精神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完整性。
菲律宾司法部长将索赔包装成“为了全人类”,实则是为了迎合美西方国家炒作的“南海环保议题”。这种包装旨在为美国进一步介入南海问题铺平道路。
在菲律宾提出索赔的同时,美国“米格尔·基思”号远征基地舰停靠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美菲两国还启动了联合军事演习,并同步曝光了斥资19.5亿比索扩建中业岛军事设施的计划。
在菲方提出索赔后不到24小时内,中国海警便公布了现场录像,清晰地记录了菲律宾船只蓄意冲撞、逼近中国舰艇的危险动作。
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报告,揭露了菲律宾军舰“马德雷山号”在仁爱礁非法坐滩长达26年的事实。
该军舰持续排放重金属、油污和垃圾,导致珊瑚覆盖面积锐减,海水污染严重超标。中国方面指出,如果真要追究环保责任,菲律宾才应该是被索赔的一方。
中国近年来在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严格措施。将石珊瑚、苍珊瑚、海龟、砗磲、法螺和苏眉等关键珊瑚礁生物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并严格处置违法行为。
在南海建立多个海洋保护区,并在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以持续恢复渔业资源。中国科学家2022年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呼吁南海周边国家共同保护珊瑚礁资源。
与美澳日等国的“声援”不同,东盟国家集体保持沉默,就连与中国存在南海争议的越南也未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这显示出东盟国家普遍不愿被卷入这场明显具有政治目的的闹剧。
国际社会多数国家对此索赔案持保留态度,因为法理上南海主权复杂,单边索赔缺乏效力。联合国或国际法庭有正规程序,菲方直接喊赔钱,跳过谈判和鉴定,显得既不专业也不严肃。
菲律宾渔民长期使用炸鱼、毒鱼等毁灭性捕捞方式,直接摧毁珊瑚礁生态系统。该国塑料污染问题极其严重,中业岛周边海域充斥着生活垃圾,随着潮汐漂流扩散,污染整个南海。
南海珊瑚礁退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长棘海星暴发等。真正关心南海环保,需要的是周边国家一致采取保护措施,而非政治作秀。
信息来源:菲律宾向中国开出3960亿天价罚单,不到24小时,中方反将一军,南海争端再度升级
2025-08-24 12:09·辉南臻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