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终于来了,普京明天到天津,登机前对中国说了三句话,措辞不寻常

顾正龙 · 2025-8-30 17:31:41
终于来了,普京明天将正式抵达天津,开启他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在出发前,他对中国说了三句话,看似普通,却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显得意味深长。


1.png



先说普京访华本身,克里姆林宫已经证实,他这次行程时间长、活动多,规格空前。四天的日程里,他要先到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随后赶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而除了和中国领导人会晤,他还将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更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方面还派出了一个庞大代表团,涵盖外长、防长、央行行长,以及能源、金融、工业等各大关键领域的负责人。可以说,普京此行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安排,更是务实合作的大型推介会。


至于普京的表态,先看第一句:“俄罗斯和中国将继续携手,为实现俄中两个伟大民族的繁荣昌盛共同奋斗”。这句话乍一听像是常规外交表态,但如果结合背景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在回应当下外界的质疑。过去两年,中俄关系不断升温。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进行了全面制裁。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西方分析人士就说,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因此只能“绑在中国战车上”。而普京的这句话,就是要强调俄中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两个大国的战略选择,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目标上的共鸣。


2.png



普京还特别回顾了中国领导人在5月访问俄罗斯的成果,称那次访问“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并且形容中方最高层是一位“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坚定领导人”。这番话不只是外交辞令,更是对中方的高度肯定和依赖。再结合普京此行还要与中方共同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缅怀先烈,强调中俄在历史上的并肩作战,这种情感纽带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互信。可以说,第一句话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合作的承诺。


再看第二句:“俄中经济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句话并不夸张。根据俄方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50亿美元,比几年前增长了近一倍。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粮食等大宗商品方面对华出口持续增加,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汽车、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主要供应国。


普京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特别提到,中俄贸易几乎完全实现了本币结算,美元和欧元的份额已经降至“统计误差水平”。这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是非常少见的,说明双方已经在货币金融上形成了高度互信和替代机制。
3.png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大力推动对华农产品出口,例如猪肉和牛肉。再比如这次,能源合作就是这次访华的重点之一。据塔斯社披露,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在北京签署三份协议,预计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供应规模。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能源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稳定出口收入、抵消西方制裁影响的重要渠道。这句话同时也在对外界表明,尽管遭遇西方封锁,但俄罗斯依然找到了强大的经济伙伴。




第三句:“俄中反对世界贸易中歧视性制裁”。这句话带有明显的针对性。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频繁使用制裁工具,不仅针对俄罗斯,也在很多领域影响到中国。比如,美国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措施,欧盟在新能源领域对中国发起的反补贴调查,这些都属于带有歧视性的做法。普京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中俄在国际经贸秩序上的共同立场。


他在专访中还提到,俄中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主张建立一个真正公平开放的金融体系,让所有国家都能平等参与。这种表态在“全球南方”国家中会引起共鸣。毕竟,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受制于美元体系和西方规则,渴望有一个更平衡的多极化选择。普京把这句话放在出访前的重点内容中,很明显是在向外界宣示:俄中合作不仅仅是双边关系,更是要推动一种新的国际秩序。


4.png



整体来看,普京登机前的三句话,虽然简短,但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第一句强调中俄政治互信和共同目标,第二句突出务实合作和经济利益,第三句点明对国际秩序的共同立场。这三句话既是对中方的承诺,也是对外界的表态。结合这次“史无前例”的访华行程,可以说普京此行寄托了很高期待。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展示自身国际影响力的机会。无论是天津的上合峰会,还是北京的纪念活动,都将在未来几天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