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8月20日召开专题发布会,正式披露将于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的阅兵活动细节。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阅兵不仅承载着铭记历史的重要使命,更是中国军事改革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呈现。阅兵领导小组负责人吴泽棵少将强调,此次展示的新型力量编成体系,标志着人民军队在向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挺进的征程中迈出关键步伐。
根据官方披露的阅兵方案,45个受阅方队将构建起多维度的现代战争场景。陆海空天网电全域作战力量首次采用模块化编组,打破传统军兵种界限,形成包含七大作战群组的智能化体系。其中,信息作战群与无人作战群的联袂亮相尤为引人注目,既有执行电子对抗的"无形利剑",也有涵盖侦察、攻击、补给的全谱系智能装备。这种编组方式直接呼应现代战争"分布式杀伤链"的作战理念,展现中国军队向智能化战争形态的深刻转型。
装备方队的展示将突破传统"武器秀"模式,突出体系化作战效能。从压制敌军防空系统的电子战飞机,到具备云端协同能力的无人僚机,首次公开的十余种新装备构成完整的攻防链条。空军发言人特别指出,某型战略预警机将首次搭载量子通信中继设备,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构建全域感知网络的关键节点。值得关注的是,装备方阵中军用无人运输载具与人工智能指挥系统的组合,预示着后勤保障正在发生智能化革命。
在受阅编队中,"一老一新"的方阵设置蕴含着深刻寓意。由红军师、百团大战功勋部队传人组成的传统方队,将与太空攻防、网络空间防御等新质力量同场受阅。这种编排设计既延续"红色基因",又彰显改革强军时代特征。战旗方队中新加入的"中印边境戍边模范连"荣誉战旗,以及数字迷彩服上的智能单兵系统,共同构成传统精神与科技强军的交响乐章。
此次阅兵在军事外交层面具有特殊意义,邀请观礼的外国武官将目睹中国军事透明度建设的重大进展。防空反导群中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与海基末段拦截系统的协同展示,战略打击群中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首度亮相,都展现出维护战略稳定的负责任态度。通过开放透明的新型装备展示,中国向世界传递出构建共同安全的积极信号。
站在建军百年目标的历史节点,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胜利日阅兵,既是军事变革的阶段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当受阅官兵擎着智能数据链加持的新型军旗通过天安门时,世界将清晰看到:一支既保持革命本色,又勇立科技潮头的新型人民军队,正以昂扬姿态护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