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9月3日为啥重要,先得回头看看那段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打了14年。这段日子有多苦,咱们得用事实说话。
1931年9月18日,日本搞了个“九一八事变”,占了东北,开了侵华的头。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进攻,中国从局部抗战变成了全国抗战。这14年,日本在中国烧杀抢掠,干尽了坏事。比如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被屠杀,简直是人间地狱。还有各种细菌战、毒气战,手段狠毒到让人发指。
抗战打了14年,中国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统计说,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没法算。老百姓流离失所,士兵前仆后继,像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都是用命拼出来的胜利。中国不光保住了自己,还拖住了日本上百万军队,让他们在太平洋战场没法全力以赴,帮了盟军大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的密苏里号战舰上签了投降书,正式认输。消息传到中国,已经是9月3日了。那天全国放假,老百姓上街敲锣打鼓,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这就是9月3日的来头。
你可能会问,日本9月2日签的投降书,为啥咱们选9月3日纪念?这里头有历史也有感情。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投降书的时候,是东京时间,中国这边因为时差已经晚了几个钟头。加上那时候通讯没现在这么发达,消息传遍全国已经是9月3日了。这一天,中国人真切地感受到胜利,老百姓自发庆祝,成了全民的共同记忆。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就把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因为这天是胜利消息落地、举国欢庆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延续了这个传统。到了2014年,咱们国家正式立法,把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让它有了法律地位。选这天,不是随便定的,而是因为它最能代表中国人的胜利体验。
其实不光中国有胜利日,别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日子。比如苏联定5月9日,因为那天德国投降;美国和英国多用8月15日或9月2日,跟日本投降挂钩。咱们选9月3日,就是因为这天是中国人自己的时间节点,带着民族感情和历史意义。
一句话,9月3日不是冷冰冰的日期,而是中国人从苦难中站起来的标志。
说到胜利日阅兵,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军队列队、坦克飞机亮相。但这玩意儿可不只是好看,它背后有好几层意思,咱们得一条条拆开说。
阅兵首先是给抗战牺牲的人致敬。那3500万军民,不是数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命。2015年阅兵,抗战老兵坐着礼宾车出场,胸前挂着勋章,很多人看着都眼眶湿了。这些老兵当年扛枪打仗,现在能活着看到国家强大,太不容易了。阅兵就是在告诉大家,别忘了这些英雄,别忘了那段血泪史。
阅兵还有个大作用,展示中国军队的硬实力。从2015年的东风导弹到以后可能亮相的新装备,每次阅兵都是科技和军事实力的汇报。这不光是给老百姓看,更是给外面看。中国这几年发展快,有人眼红,有人想找茬,阅兵就是在说:咱有能力保家卫国,谁也别想乱来。军事专家说得好,阅兵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对潜在对手的震慑”。
阅兵还能点燃大家的爱国心。看着整齐的方队、先进的武器,谁不觉得骄傲?尤其年轻人,看完阅兵会觉得国家真牛,自己也得加把劲。这种凝聚力,在现在这个国际环境里特别重要。网友说得直白:“乱世里,阅兵就是展示天下无敌的武力,让对手不敢乱动。”
别看阅兵全是武器,其实它还传递和平的信息。2015年阅兵,中央宣布裁军30万,告诉世界中国不搞霸权。阅兵还反击了那些想抹掉历史的人。有些国家老想否认侵略,阅兵就是在说:历史忘不了,真相抹不掉,咱们得用事实教育后代,别让战争再来。
胜利日阅兵不只是国内的事,它的影响还传到了全世界。
每次阅兵,国内的爱国热情都特别高。2015年那次,网上全是“厉害了我的国”的评论,老百姓看完觉得国家强了,自己腰杆子也硬了。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估计会更隆重,到时候民族自信心又得涨一波。
阅兵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15年,30多个国家领导人来看阅兵,说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里的贡献全世界都认。2025年估计更多国家会来,这不光是外交场合,也是中国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机会。咱们不光有实力,还愿意为世界和平出力。
阅兵还是个大课堂。年轻人看阅兵,能知道爷爷辈是怎么打赢战争的,也能明白和平多珍贵。一位老兵说过:“我们当年的血,就是为了今天这安稳日子。”这话听着多实在,阅兵就是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9月3日也好,胜利日阅兵也好,归根结底是两件事:记住历史,珍惜和平。那14年的苦难,咱们不能忘;那3500万人的命,咱们得敬。阅兵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提醒大家,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靠实力守住。
现在国际上不太平,有人老盯着中国,想挑刺。咱们得有自己的硬气,既不惹事,也不怕事。胜利日阅兵,就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它告诉咱们自己,也告诉世界:中国站起来不容易,谁也别想再压下去。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