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6月24日,我国宣布将在9月3日举行阅兵,一般情况下,阅兵都是在国庆节举行,毕竟国庆节当天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但今年阅兵,为什么是9月3日这一天?它背后藏着那些深意呢?
为什么阅兵大部分都选择在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我国海陆空三军共16400余人在天安门城楼下进行阅兵,当时阅兵可谓是“万国牌”武器的博览会。
开国大典
从那以后,国庆阅兵便成为了一种传统,每隔几年都会进行国庆阅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阅兵几乎见证了我国从弱到强的全过程。
而且国庆节本身是一个国家庆祝独立的重要日子,这一天里会伴随着各种庆祝活动,在这一天阅兵,不仅能够展现国家实力,同时也能展示各种先进武器装备,让越来越的国家看到中国军队的实力有多强。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今年阅兵却没有选择国庆当天举行,而是选择另一个日子9月3日,这也让很多人感到好奇,要知道9月3日和国庆节只差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为什么不在国庆当天阅兵,而是选择另一个日子呢?
9月3日的特殊意义
今年的9月3日这一天的含金量,丝毫不比国庆节低,因为今年的9月3日,刚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图片来源网络
就在八十年前,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中美日代表在一纸降书签字,终结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早在2014年,国家就用最严肃的立法形式,把这一天钉在了历史的坐标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也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宣誓。
阅兵
把阅兵放在今天,就是要把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记忆,从教科书里请出来,放在天安门广场上,让轰鸣的战车和整齐的步伐,告慰那些没能看到胜利的祖辈。
这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脚下的和平,到底是用什么换来的。
阅兵
这次阅兵还将出现4大新型作战力量,部分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和高超音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并还邀请了抗战老兵前来观看。
他们中,有我们熟悉的八路军、新四军前辈,也有来自对岸的国民党老兵,历史的恩怨、党派的纷争,在“民族大义”这四个字面前,终于被轻轻地放在了一边。
图片来源网络
请他们来,就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那场战争,是整个民族用命在填,无论当年身穿何种军装,他们都曾为了同一个国家,在同一个战场上,面对同一个凶残的敌人。
百分之百中国造
与以往任何一次阅兵都不同,这次亮相的大家伙,百分之百“中国制造”,所有参阅装备均为现役国产主战装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这是一个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信号,用中国制造的武器告诉全世界,我们彻底告别了开国大典时“万国牌”装备的窘迫,也走过了引进仿制的学习阶段,堂堂正正地进入了“全员国产”的新时代。
这些武器,不是为了在阅兵场上好看,它们不再是单个的刀枪剑戟,而是一个完整的攻防体系。这就好比,同时拥有的不只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而是千里眼、顺风耳。
以及一个能瞬间做出最优判断的超级大脑,它们协同运作,一加一的效果远大于二。
无论是强调精确打击的“撒手锏”,还是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作战单元,都在告诉他国一件事,今天的中国军队,是为打赢而生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说话的表态,告诉某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中国的利益是不容侵犯的。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我们的人民,捍卫我们的和平。
这场阅兵的国际范儿,也是空前的,近五十位国家元首,十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还有十七个国家的军队方队……他们不远万里而来,齐聚北京,共同见证这一盛典到来。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是让邻居感到恐惧,而是让朋友感到安心。
阅兵现场的 “互动” 细节更彰显大国温度,邀请如此众多外国政要参加阅兵,无形中也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隔阂,让他国看到中国展示军事力量,不是为了制造对抗,而是希望通过集体记忆的唤醒,让战争的惨痛教训不再重演。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军队在阅兵中展示的新型作战力量,不仅是对国防现代化的检验,更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新方案的预告。
而这场阅兵所凝聚的精神力量,照亮人类追求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前行道路,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阅兵的到来吧!
参考信息
环球网2025-06-25《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中国公布“9·3”阅兵安排》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