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王宝强生在河北邢台的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像样的家具都没几件。8岁那年看了部武打片,他立马迷得不行,非说要去学功夫。爸妈拦不住,凑了点钱把他送进了嵩山少林寺当俗家弟子。
在少林寺的六年,简直是“遭罪”。每天天不亮就得爬起来练功,压腿压得眼泪直流,扎马步一站就是大半天,耍棍法没练到位还得挨师父说。师父总讲“习武先习德”,这话他记了一辈子。14岁离开少林寺时,他就带了身功夫和对电影的念想,兜里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
2000年,20岁的王宝强揣着500块钱闯北京,成了北漂大军里的一员。一开始住潮湿的地下室,后来挤群租房,几个人睡一张通铺。没戏拍的时候,他就去搬砖、送外卖,一天累得腰酸背痛,也就能挣口饭钱。为了抢个龙套角色,他天天蹲在电影厂门口等,有时从早等到晚,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就算捞着个“配景板”的活儿,好比演个被打倒的路人,他也较真,琢磨半天倒地的姿势才满意,一天下来也就赚20块钱。
2003年,好运终于来了。导演李杨挑中他演《盲井》里的少年矿工,为了演得像,他真跟着矿工下井干活,皮肤被熏得漆黑,手上磨出一层厚茧。这部戏让他拿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可回到北京,他照样得跑龙套。直到2004年,《天下无贼》找他演“傻根”,冯小刚问他“会演不”,他攥着衣角特实在地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啊。”电影一播,“傻根”火了,没人再把他当成不起眼的小透明。
2006年的《士兵突击》,直接把他推上了人生第一个高峰。他演的许三多,那句“不抛弃、不放弃”,成了多少人的口头禅。为了演好士兵,他跟着退伍军人练队列,晒得黝黑,在泥地里滚来滚去也不喊苦。这部剧让他拿了飞天奖,从“草根演员”酿成了真·实力派。后来的《唐探》系列更厉害,让他成了中国影史第一个80后200亿票房男主。
可人生哪能一直顺风顺水。2017年他自导自演《大闹天竺》,口碑崩得一塌糊涂,还被提名了金扫帚奖——专门给“烂片”的奖。大伙都以为他得躲着,没想到他亲自去领奖,对着全场观众说:“观众骂得对,我得站直了,以后肯定拍好片子。”
为了这句承诺,他足足磨了六年《八角笼中》。为了找合适的山区孩子演员,他亲自钻进四川大山,挨家挨户敲门;为了还原格斗戏,他跟着教练猛练,身上新伤叠旧伤。2023年电影上映,拿了16亿票房,好多人说:“王宝强这是把自己的人生演进去了。”
从少林寺的苦孩子,到北漂的龙套,再到200亿影帝,王宝强用30年熬出了头。他总说:“我没配景没资源,只能靠自己拼,每一步都得踩实了。”娱乐圈里从不缺运气,但像他这样“死磕”到底的踏实劲儿,才是最亮的星光。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