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还有后续!少林寺老方丈绝笔曝光,原来释永信早就被开除过僧籍!

快乐的小鱼Sp · 2025-9-1 18:10:02
少林寺的风波,还没平,新的麻烦又冒头了。谁能想到,一个叫释永信的人,本该早早被“赶出门去”的,却还能在庙门里翻腾这么多年?这一切说起来,又像那种老家亲戚家的事情——明面上拍桌子赶人走,背地里却还是天天见面,谁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1.jpeg

这事儿,要往回捯饬得久远。八十年代初,那阵子少林寺其实挺惨,假如你真到山门下看看,大殿能漏雨,老僧们穷得点油都得精打细算,全寺仿佛一摊旧家业。就那么一小把人,天天在28亩薄田边,一边种地,一边念佛,就把日子这么糊弄着过。
就是在这样的气儿里,1981年,刘应成,一个十六岁的安徽小子,背着行李走进寺门。他不傻,脸上还带着点城里的精气神,话不多,却一身勤快。一开始,他拜在了行正大和尚门下。老和尚挺喜欢这小徒弟,手快脚勤,分担一些琐碎事儿,比其他和尚年轻力壮,也少了点老僧们的沉闷气。
2.jpeg

可人和人处着,有些东西慢慢就露出来。表面是师徒和和气气,暗地里其实早已风起云涌。要说矛盾的苗头,还是得从老方丈手里的那本“法卷”说起。其实,“法卷”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少林寺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当方丈的凭证——相当于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谱、掌门信物。坊间传得邪乎,寺里的人都知道,只要谁“持有法卷”,多少就是要做少林顶头人的意思。
行正老和尚后来又提起,一开始还信任刘应成,但一场生病、去外地医治的功夫,这小子在寺里开始“拉帮结派”,甚至捏着法卷不放。那时,行正或许还没彻底死心,但也明白——这一波人心的变化,像寺外的风,拦不住、避不开。
3.jpeg

慢慢地,刘应成开始自封“二当家”,甚至有一次还接受外面记者采访,硬说自己是少林寺的住持。想想,寺里头帮忙种菜的小和尚,一转身竟成了对外宣传的“住持”,多少是要让年迈的师父心头发凉。也是那会儿,师徒关系开始彻底疏远,一层层隔阂堆积,谁也不愿再揭开来。
老和尚有苦说不出,最后索性把心里话全写进了一封“绝笔信”——托给寺里的德禅法师。这封信后来大家才知道,里面把刘应成的种种野心、偷拿法卷、自诩方丈的那些事儿,全都一件件摊开。行正几乎是在自己生命尽头,把徒弟彻底“留在门外”。佛门讲“迁单”,意思就是把僧侣名字从寺里名册里划掉,正式开除,谁都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行正留遗嘱后,德禅法师也按规矩“迁单”了释永信(刘应成),照理说,这人该卷铺盖离寺,永不再回来。
4.jpeg

可现实不会那么简单。迁单了也罢,被逐了也好,释永信就像那种“不会走的旧人”,还留在寺里。时间一晃,少林寺又被一部电影捧红——1982年的《少林寺》,多少人还记得许晴年轻时,寺门外黑压压一堆乡下人,结果整个中国一夜之间都迷上了武僧、禅寺。这一波春风,正是释永信等人等了许久的“翻身机会”。
他趁势组建了武僧表演团,还弄了个“少林寺拳法研究会”,自己直接当队长。你说他是不是能折腾?更别说之后各种商机,门票、巡演、影视、文旅,一条条都被他盯紧了。不止如此,释永信还成立了好几个公司,把“少林”这块金字招牌牢牢攥在手里。外面人称他“佛门CEO”,其实寺里老人都摇头,说着一句“他可真是厉害。”
5.jpeg

但风头越大,怀疑和流言也就越多。到了2015年,网上忽然冒出来一个“释正义”,甩出一长串举报,包括释永信重户籍、私生女、贪腐这些事。这波舆论像洪水一样,越闹越凶。最关键,是他放出那张1988年“迁单”令,说释永信其实早就被佛门撵出去。是不是有种让人咋舌的感觉?本应被逐的僧人,不仅没走,还搞出了“少林公司”,旗下资产横跨影视、医药、地产业,整个少林寺变成一个庞然大物。
这事最后官方出面查了几个月,结论是举报不实,一切照旧。释永信还是稳当当坐在方丈座上,外界议论也渐渐归于平静。可谁又能肯定,这风波不会再来?
6.jpeg

时间跳到2025年7月,终于,事情彻底闹大了。少林寺管理处发出通报,说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纪,多部门开始联合调查。他的佛门身份也被中国佛教协会注销——这下,是彻底“打回原形”了。想一想,那封老方丈的遗书、那些年没人相信的旧举报,在这一刻都好像一齐“浮出水面”。只是这次,没人能替释永信挡着了。
故事说到这儿,好像有点“因果循环”——三十年前被赶走的人,三十年后才真正离开。少林寺这波动荡,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兴衰,更像一幅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激烈碰撞的剪影。寺庙,不再是清净之地,变成了资本和流量的集散地。佛法、规矩、祖训是否还管得住?或者说,我们是不是早已在怀念一个已经消失的时代?
7.jpeg

身边朋友问我:“你说以后少林寺会怎么样?”我总是答不上来。或许寺里的钟声还会每天响起,门口的香客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只是谁又能保证,这些古老的“净土”,真的还能清清白白地传到下一个百年?
想起那封绝笔信,想起几十年来的曲折,与其说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不如说是一场关于信仰、权力、世俗与清规的长久拉锯战。等风暴终于散去,会有新的和尚顶替释永信,也许寺庙恢复旧貌,也许商业化更深。我们在这个时代,能守住多少“根脉”?或许只是嘴边轻轻一问——少林寺,真的还在吗?还是说,早已变成另一种模样?
日子还要过下去,寺里的晨钟暮鼓总有要响的那一刻。剩下的,无非是我们这些外人,偶尔感慨、偶尔唏嘘,偶尔希望还能看到那些真正的“清净”。至于答案,怕还是得交给时间,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