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提出让中国担任乌克兰安全保障国时,泽连斯基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这一提议。普京随即下令俄军继续向乌克兰防御纵深推进,完全无视美国及欧洲国家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计划。
这场大国博弈中,中国作为潜在的调停者却被拒之门外,俄乌冲突进入新的危险阶段。
普京愤怒的原因,30国援助乌克兰
自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开始,俄罗斯方面多次表示想让咱中国作为调停者调停俄乌战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提出重要建议:停战后,中国可以成为乌克兰的保障国之一。
这一提议原本为解决俄乌冲突提供了新的可能,却意外遭到乌克兰方面的拒绝。
泽连斯基公开表示:“中国没有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乌克兰不需要中国提供担保。”这种直接拒绝的态度令人意外,毕竟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力。
分析人士认为,泽连斯基的拒绝可能与乌克兰倾向于西方国家的立场有关。乌克兰已将争取加入北约写入宪法,将其视为“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乌方可能更希望由西方国家而非中国来提供安全保障。
在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担任保障国的提议后,普京迅速做出反应。
当地时间8月23日,俄国防部发布最新战报:俄军受命继续向乌克兰防御纵深推进,正在攻城拔寨,很快就会有更大的捷报。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的正常军事行动,和泽连斯基拒绝咱中国作为担保国关系不大,但恰恰相反,如果咱中国不做担保国,对普京来说停战协议就是狗屁。
有足够实力调停俄乌冲突的,只有美国和咱中国。欧盟是被美国牵着绳子的宠物,美欧还都和乌克兰穿一条裤子,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过,其他能让俄罗斯看上眼的只有咱中国了。
而且,咱中国一直以来的信誉摆在那里,俄罗斯唯一能够信任的调停者只有咱中国。泽连斯基说不接受中国调停,这在普京眼里就是不想要谈和,是想要继续打下去。
这也不是俄军近期的第一次军事行动。
8月20日至21日凌晨,俄军就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向乌境内发射了574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击中乌境内14处地点。这是自7月9日以来,俄军对乌克兰发动的最大规模空袭。
俄军还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的亚历山德罗-舒尔蒂诺定居点。
该定居点位于顿涅茨克市以北约40公里处,是俄军从东南方向朝康斯坦丁诺夫卡推进途中的最后一个定居点。控制该定居点为俄军打开了通往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的通道。
面对俄军的攻势,欧美国家也在积极筹划应对之策。据悉,已经有30多国有意对乌克兰提供陆面、空中的安保。
其中,美国有意提供空中保护,但不派地面部队;而欧洲部分国家,则愿意出动地面部队入驻。
特朗普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表示,美方将帮助乌克兰进行防卫,但不会向乌克兰派出地面部队,“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特朗普同时重申,乌克兰不会获准加入北约。但按照他的说法,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同意为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所能够提供的保护措施,包括“安全保障”。
乌克兰的困境,未来的可能性
乌克兰目前面临巨大的压力。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025年8月的月度报告,乌克兰实际控制的区域已经不足全国总面积的80%,而俄罗斯军队则在乌克兰南部和东部持续推进,攻势未见减缓。
与此同时,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也出现了变化。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在2025年已被下调了37%。
欧盟方面,由于成员国之间意见分歧,欧盟对乌克兰的援助计划也三度被推迟表决。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表示,乌方清楚俄方已占领部分地区,而当前乌克兰没有能力用武力收复被占领土,乌方的态度是现实的,同时也想要结束战争并希望战争在未来不再发生。
尽管泽连斯基拒绝了由中国担任保障国的提议,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角色不容忽视。
中国一直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并遵循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大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有着重要责任。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
在俄乌冲突中,中国保持了相对平衡的立场,既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考虑俄罗斯的安全关切。这种平衡立场使中国有可能在未来的和平进程中发挥调解作用。
俄乌冲突已经进入了新的博弈阶段。各方在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全球安全和稳定仍面临重重挑战。
随着战斗的激烈进行,乌克兰不仅成为了前线的战场,也成为了大国之间博弈的筹码。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和平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并割让乌东四州的部分领土,作为交换,美国承诺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乌克兰方面坚决拒绝,认为这是对国家主权的重大妥协。
然而,欧洲一些国家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德国总理默茨在访问白宫时提议,欧洲国家可以牵头组成“安全保障部队”,派驻乌克兰西部监督停火。
普京在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担任保障国后下令俄军加大攻势,表明俄罗斯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欧美30国的安全保障计划虽然声势浩大,但内部存在分歧,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中国作为潜在的调停者被拒之门外,反映了俄乌冲突中复杂的大国博弈。然而,和平解决争端仍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各方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中国在和平进程中的建设性角色。
未来局势发展取决于多方因素:俄军的推进程度、欧美援助的实际效果、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以及各方谈判桌上的博弈。唯有通过对话和协商,才能找到持久解决冲突的方案,实现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hr>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泽连斯基称乌克兰不需要中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中方回应
2025-08-22 21:52·中国新闻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