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第一次当导演就捧回釜山最佳导演,舒淇把“中年女演员只能演妈”的剧本直接撕碎,这消息比任何鸡汤都扎心——原来我们担心的年龄危机,只是没敢换跑道。
《女孩》七月杀青、九月拿奖,跑的是电影节的“极限速通”。
片子讲的是十几岁女生的暗涌心事,主角林品彤才14岁,镜头里全是青春痘和汗毛,没有滤镜。
舒淇在发布会上说:“我拍的不是少女,是少女时代的我自己。”一句话把私人记忆酿成公共情绪,观众席里有人偷偷抹泪。
更狠的是阵容:摄影余静萍,拍《七月与安生》时把周冬雨和马思纯锁在一张床上拍哭戏,靠一盏台灯调出两张脸的色差,这次她让邱泽在夜市灯球下哭,泪珠里倒映出整个夜市的霓虹,像给伤心加了层糖纸。
9m88,爵士嗓,第一次演戏就演“音乐老师”,现场真弹真唱,一条过。
舒淇敢用新人,也敢用“非演员”,她说“不会演才像真的”,反套路得有点气人。
釜山颁奖那天,她穿白衬衫牛仔裤,头发随便一挽,比红毯造型还出圈。
致谢词只有三句,第三句是“谢谢他娶了个不常回家的女人”,镜头扫到冯德伦在台下鼓掌,手都拍红了。
网友把这段剪成15秒短视频,点赞破两百万,评论区最高赞是:“原来婚姻不是归宿,是加油站。”
国内微博同步炸锅。
周迅甩了两个字“牛逼”,配图是《女孩》海报;陈坤把海报旋转90度,说“倒过来看更好看”;李冰冰直接甩出一张20年前和舒淇的合照,“当年我们一起跑宣传,现在她带我飞”;姚晨最逗,喊“舒淇导演,下次能试镜吗?”熟人起哄比通稿好看,二十年交情一次性摊在台面上,像把私房钱撒进公海里。
可热闹背后也有冷数据。
中国影协去年陈诉:40岁以上女演员主演作品占比不到5%,能转到幕后的更是千分之一。
舒淇这一步,相当于在独木桥上翻跟斗。
她偏不喊口号,只做事——片子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如果擒下金狮,她将是华语影坛第三位“演员转导演”的金狮得主,前两位是侯孝贤、贾樟柯,名单短得吓人。
回看4月那条素颜寿桃微博,她写“30年,眨眼”。
照片里眼角纹没修,黑眼圈没遮,却没人吐槽状态,热评第一是“姐的皱纹比我的青春还带劲”。
原来观众怕的不是老,是怕老了还装嫩。
舒淇把年龄摊开当名片,反而成了护身符。
有人算了笔账:从影30年,50部电影,3次金马提名1次获奖,如今49岁换赛道,最快明年就能拿欧洲三大。
别人半退休的年纪,她刚把人生调到Hard模式,还一次通关。
这让人想起同剧组的14岁林品彤被问“怕不怕演不好”,小姑娘说“舒淇阿姨说演砸了就再拍一条呗”,现场大笑。
原来“不晚”不是安慰,是操作手册。
所以,当朋友圈还在转发“35岁被裁员怎么办”,舒淇已经给出参考答案:把工龄变资历,把资历变资本,把资本一次性Allin到自己喜欢的那张牌上。
输了也不过再回去演戏,反正她早就证明——演员舒淇不会饿死,导演舒淇才刚上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