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张碧晨与汪苏泷同台获奖双方感言意味深长盼两人重归于好_2158

admin · 2025-9-3 02:01:52
张碧晨与汪苏泷同台获奖,双方感言意味深长,盼两人重归于好

昨晚刷短视频,忽然被一条弹幕戳中:“《年轮》到底谁才是原唱?”——这句话像一根细针,扎进了九年前的夏天。2015年,张碧晨在《花千骨》里一开口,哀而不伤的嗓音把“数着一圈圈年轮”唱成了无数人的青春BGM;半个月后,汪苏泷的男声版上线,旋律一样,味道却像换了一碗加了辣子的面,更冲更直。那时候没人争“原唱”,只觉得同一首歌有了两种体温,挺好。
1.png

谁想到九年后,一句直播里的“只有张碧晨是原唱”把旧抽屉踹翻,灰尘呛得人直咳嗽。粉丝掐架、律师函、热搜轮番轰炸,仿佛当年耳机里循环的温柔一夜之间变成了法庭上的呈堂证供。其实两边都没说假话:汪苏泷是亲爹,词曲一把抓;张碧晨是首唱,把歌带进了千家万户。问题出在“原唱”这俩字在中文语境里太含糊——它既可以是“第一个录音发行的版本”,也可以是“第一个让大众记住的版本”。音乐平台标签写“张碧晨”,版权登记写“汪苏泷”,于是各执一词,像两条平行铁轨,永远碰不到头。
2.png

颁奖礼上,两人被安排错峰登台,像极了两班错峰出行的地铁。张碧晨说完“且行且珍惜”,镜头扫到台下汪苏泷鼓掌,幅度不大,但足够让前排观众看清——那掌声不是给奖杯,是给一句迟到的和解。轮到汪苏泷压轴,他把获奖感言说成“吃面论”:“做音乐就像吃面,有人喜欢汤面,有人爱拌面,但面本身没罪。”底下哄笑,又带点唏嘘。这话听着像打圆场,其实把核心问题剥了个干净:面是面,人是人,别拿口味之争砸了厨房。
3.png

最微妙的是,双方团队几乎同时宣布“不再授权商业演唱”——一个收回,一个不再唱。表面看是赌气,细想却是给彼此留体面:歌回到创作者手里,演绎权交回时间。往后谁再翻唱,都得先问过汪苏泷;张碧晨的演唱会歌单里,《年轮》成了绝版彩蛋。这种“断尾求生”不新鲜,却有效,像把一把旧钥匙埋进花盆,不耽误花开,只是再打不开那扇门。
4.png

围观群众散场时,有人感慨“乐坛连一首ost都要抢”,有人翻出九年前的mp3文件,发现当年下载的版本后缀还写着“live”。版权法条太冷,耳机里的温度却真实。或许再过九年,新一批听众会在某个深夜随机到《年轮》,评论区只会问“这谁唱的真好听”,没人再纠结谁先谁后。音乐最狡猾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从不解决矛盾,它只是让矛盾变得没那么重要。
5.pn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