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能爬多高不算本事,关键看你跌下来的时候还有没有底气和担当。
说到恒大,大家估计都听过点风声。许家印,这位当年能呼风唤雨的大佬,现在可没那么风光了——从财富榜首掉进铁窗生活,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狗血。其实,许老板的经历,不光是个人的悲喜剧,更像是中国房地产这些年起落沉浮的一个缩影。
早些年头,那还是九十年代初,他还只是个普通工人。后来瞅准机会跳出来干贸易,再一头扎进房地产。
1996年恒大在广州冒头,碰上城市化大潮,他靠着“借钱搞大项目”的路数,一路杀出重围,全国开花结果,销售额飙到天上去。他自己也多次登顶首富宝座,还跨界玩体育、金融啥都不拉下,看起来牛得很。
但表面再热闹,里头那根弦却越绷越紧。
2018年开始,有点明白人就发现他家资金链快撑不住了。可许老板怎么做?继续疯狂发美元债,利息动辄十三、十七个点!表面说是给项目续命,其实里边猫腻不少,不少钱绕来绕去进了小金库。这种玩法,说句心里话,有点喝毒酒解渴的意思。
等到2021年这波危机彻底爆出来,总负债两万多亿,全国几百万购房者和供应商跟着遭殃。国家三番五次出台政策帮着自救,可惜许老板压根没真心想解决。他嘴上喊着保交楼,暗地里忙着转移资产、分割财产、设海外信托,把家族的钱安安全全藏起来,反倒让恒大的窟窿越来越大。
你以为他会站出来担责任?其实并没有。他反而在海外申请破产保护,还试图把锅甩给公司系统。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优先保证自己和高管的小圈子分红,把员工和供应商晾在一边。这种操作谁看了不生气?老百姓买房成烂尾楼,公司拖欠工资,小微企业连货款都要不回来。而恒大高层呢,该分红照分红,高薪一个不少——这不是拿大家的钱给自己垫背吗?
日子总要见底的。
2023年9月28日,他终于被带走调查。当时其实国家还给过机会,让他保交楼、卖飞机、拍豪宅、组织复工会。但实际动作慢得要命,还排斥外部团队介入,到最后连自己的员工都养不起了。眼瞅着楼盘烂尾、人心散尽,他还是想着怎么保住家族利益,把钱转到国外去。据说光那个海外信托本金就有23亿美元,每年还能分红四亿多,这操作不能说精明,只能说心狠。
现在许家印人在深圳特别看守所,条件比普通地方好一点,但也别指望有啥特殊待遇。有医疗、有蔬菜鸡蛋主食啥的,但哪还有以前满桌海味山珍?每天作息规律:早上起床整理内务,中午简单吃饭,下下午可能做点劳动或接受审问,多半都是问债务细节和资产转移这些事。他可以写文件,有时候还要给原公司高管写信督促兑付理财产品——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司法流程,不是他主动担责任。
晚上看看新闻了解外头情况,该休息就休息。一切按规矩办,没有私人飞机,没有游艇豪宅,也没人再捧着哄你。这种落差,是不是挺让人唏嘘?
恒大的崩盘波及范围相当广。
2024年物业公司清盘,私人飞机卖掉换现,高管们被追讨天价酬金,还有人查出豪宅违建得拆除。香港那边直接宣布退市,股价跌到谷底。有意思的是,到现在他还是拒绝披露完整资产信息,各种法院文件堆了一摞又一摞。
整个事件最扎心的一点,其实就是责任二字——企业做到这么大,本来有能力缓解损失,却选择先顾自己。这么一来,无数家庭受害,小企业撑不下去,大量财富灰飞烟灭。“债务社会化、资产私有化”,这种游戏迟早玩崩盘嘛!
国家为救恒大也是操碎了心,不少外汇储备搭进去,可伤的还是老百姓利益。从创业到巅峰再到崩溃,每一步几乎都跟“杠杆”挂钩:高利率发美元债,自肥内部人士;债券爆雷无力偿付,就甩锅跑路;国内投资人吃亏,高管亲属优先兑付……这种双标行为,把整个行业信任搞得稀巴烂。
看守所的生活虽然平淡,但留给他的时间足够反思。他还能签文件,但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到了2025年8月25日,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集团正式退市收场,一个时代划上句号。他依然死扛着资产信息不公开,各路调查没停过,人虽吃喝无忧,自由已成奢望。当年的首富,如今铁窗度日,这变化谁能想到?
至于那些精心设计的家族信托,再复杂也躲不过法律长臂。他孩子每年照样领分红,可受害者太多太多。这事儿最大的警示就是:做企业一定要讲良心、有担当,“只顾自己”迟早会出问题!法治社会下,每个人终究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回头看看许家印这一路,其实是一堂活生生的商业课:快速扩张容易,可稳健经营才是真功夫;赚钱有道德底线,否则最后害苦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合作伙伴。
人生如棋,一步错满盘皆输。但愿以后所有老板,都别只想着“怎么赚快钱”,而是真正为社会负责,为员工负责,为行业负责!
如果你也觉得这故事值得深思,就请点赞、转发支持一下,也欢迎关注我“糖糖”,我们一起聊聊这些真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