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丑星女郎”四个字,当年像狗皮膏药贴在林允脑门上,撕都撕不掉。
六年过去,她敢把一脸针眼直播给全网看,评论区风向却从“丑”酿成“真香”。
这反转,比任何爽文都带劲。
2016年《美人鱼》首映,观众拿放大镜挑毛病:眼距宽、鼻梁塌、肤色暗,活脱脱一个渔村小黑鸭。
周星驰选角尺度向来成谜,可谁也没想到,小黑鸭没急着变白天鹅,而是先学会在骂声里游泳。
她没回怼,没卖惨,默默把微博简介改成“林允儿”,像给自己打气:先认下这个土味名字,再一点点抠掉土。
第一步是肤色。
黑黄皮在镜头前就是原罪,剧组打光都救不了。
她跑去做光子嫩肤,做完脸肿成发面馒头,戴了半个月口罩。
被狗仔拍到,标题写“林允整容失败”,她也不解释,只在小号丢了一张敷麻药的照片,配文“疼死姐了”。
疼归疼,三个疗程后,粉底色号从230调到110,合照再没输过。
第二步是鼻子。
原生鼻梁像被上帝按了暂停键,侧面一马平川。
她没选一刀见血的外切,只打了一管玻尿酸,山根拔地而起,鼻头却生存圆润,笑起来还是。
有人吐槽“鼻子透光”,她直接回“透光总比强”,把黑子噎到闭麦。
最狠的是第三步:水光针直播。
镜头怼脸,针孔渗血,麻药褪去后的刺痛让她直抽冷气。
弹幕飘过“女明星也这么拼?”她咧嘴笑:“不然呢?靠许愿?”一句话把医美从密室拉到广场,遮羞布当场扯烂。
那天热搜第一不是“林允变脸”,而是“水光针到底有多疼”,医美APP下载量暴涨30%,商家笑到合不拢腿。
厘革写在脸上,也写在代言里。
过去她只能接平价面膜,现在高奢美妆排队求合作,title从“挚友”升级成“全球代言人”。
品牌看中的不是脸,是她把“do脸”说成“护肤”的话术——观众吃这套,销量证明一切。
网友总结:林允把医美说成调养,把调养说成自律,把自律说成“女生的小心思”,层层包装,比渣男还会。
当然,骂声没消失。
有人晒她旧照,配文“还是原装好”。
立马有人回怼:“原装能当饭吃?能抗住4K镜头?”吵到最后,大家发现重点早偏了:原来美女也可以不是天生,原来“后天努力”能用在脸上。
就像有人熬夜考研,有人熬夜do脸,都是卷,谁比谁高贵。
林允最聪明的一点,是没把整张脸推倒重建。
宽眼距留着,钝鼻头留着,鹅蛋脸也留着,只把短板补齐。
她像玩拼图,缺哪块补哪块,拼完一看,还是林允,只是高清修复版。
反观某些同款小黑鸭,一味追求高鼻梁、锥子脸,最后集体撞脸“义乌批发版Angelababy”,观众脸盲,品牌也脸盲。
说到底,大家反感的不是医美,是撒谎。
今天说“多喝水”,明天说“早睡觉”,转头被拍到进出整形,才把网友当傻子。
林允干脆把桌子掀了:我就是do了,do得还疼,你们随意。
真诚成了最锋利的滤镜,滤镜厚三米,也能透光。
故事写到这儿,已经不只是女明星变脸史,更像一部“普通人如何与外貌焦虑和解”的实操手册。
没钱的,可以先攒钱;怕疼的,可以只做皮肤;不想do的,也可以学会化妆。
她给出路径,而不是尺度答案。
究竟,漂亮不是终点,自信才是。
而自信的第一步,是承认“我确实不够满意”,然后想办法,而不是躺在床上刷手机骂别人“妖艳贱货”。
下次再看到“林允脸又变了”,大概率不会再掀起群嘲。
六年时间,她把“丑”标签撕碎,把“假”标签贴回去,再亲手撕掉,血淋淋的针眼就是证据。
观众忽然懂了:原来变漂亮不是魔法,是凌晨三点的敷料、是麻药褪去的刺痛、是钱包变瘦的清脆声响。
哪有什么一夜逆袭,全是咬牙更新的版本。
所以,别急着嘲笑“网红脸”,也别神化“天然美”。
在颜值这条赛道上,唯一被淘汰的,是撒谎的人。
至于林允?
她已经把针眼亮出来,下一步,无论再do哪里,都有人买账。
这就是“真实”的含金量——比玻尿酸贵,却比玻尿酸持久。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