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球拍还没放下,梁靖崑先领了一张北电的副教授工牌。
你羡慕吗?
我反正酸了——人家打角逐能拿积分,上课直接拿职称,七级岗,跟熬了十年的讲师平起平坐。
别急着喊“走后门”。
我扒了教育部系统,他去年7月就拿到高校体育教师资格证,走的不是寻常评审,是“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引进”通道,名字听着像VIP,其实门槛高得吓人:现役世界前五、奥运周期重点队员、国际赛事金牌,少一个都递不进去。
北电也不是傻,演出系缺的是能把肢体课讲透的人,乒乓球六边形战士正好对口——发球转体、步伐节奏、眼球追焦,全是演员控制身体的秘密外挂。
一句话,学校要的是“会动”的教授,不是“会写”的运动员。
更离谱的是课程表。
WTT兰州站打完,他飞回北京,周一给演出系大二上《乒乓球专项训练》,周三改《体育影视演出》,学生不是体育生,是将来要拍动作戏的演员。
教务处偷偷透露:期末考核是“用正手弧圈球击中摄像机轨道上的移动靶”,弹幕级画面,我已经能想象小红书爆款。
老婆奚美丽是北电演出系正牌结业生,当年结业论文致谢里写“感谢梁先生陪我熬夜对词”,现在老公直接变同事,夫妻成同门,网友笑称“回娘家带体例”。
我算了算,他角逐奖金一年税前不到200万,副教授岗年薪30万出头,钱不多,可北京户口、子女入学、退役后的职称全锁死,性价比比抢奥运P卡还狠。
国乒队里早有人这么玩。
丁宁去北大讲“冠军心态”,刘国正在清华带“竞赛心理学”,可他们都先退役再进校园。
梁靖崑偏不,教练组直接跟北电签“体教结合”备忘录:角逐优先,课程让路,缺课不扣工资,奥运年直接停课。
换句话说,学校给他留灯,国家队给他留座,两边都怕他被累着,我第一次见“乙方”哄着“甲方”上班。
有人担心他分心,世界第五坐不稳。
我反倒觉得这是阳谋——球打到顶尖,差的是脑子里的新鲜感。
天天对着教练板着脸,不如换一群演出系学生,让他们演“0:3落后如何翻盘”,梁靖崑现场示范暴冲弧圈,情绪直接拉满,回头打张本智和,脑海里蹦出的可能是学生那张“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脸,手感反而更疯。
体教融合喊了二十年,过去是退役冠军进校园挂名,现在是现役顶流拿职称上课,体例、户口、课程、角逐打通,梁靖崑成了第一个活体样本。
政策不再是一句空话:运动员身份、高校职称、市场流量、家庭团圆,一次打包。
下次再有人吐槽“读书无用论”,直接把这条新闻甩过去——世界冠军都在抢副教授,你还有什么理由躺平?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