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台约谈欧阳娜娜侯佩岑赵又廷陈乔恩陈妍希汪东城等23人_3421

MerleRing · 3 小时前
台约谈欧阳娜娜、侯佩岑、赵又廷、陈乔恩、陈妍希、汪东城等23人

午休刷手机,热搜第一条蹦出“欧阳娜娜被叫去喝咖啡”——不是新专辑宣传,而是台湾文化部门的“关怀约谈”。点进去一看,名单像颁奖礼:侯佩岑、赵又廷、陈乔恩,连刚官宣离婚的陈妍希也在列。官方口径很温柔,“提醒艺人注意立场”,可陆委会补刀:下次再犯,依法开罚。一场原本藏在公文里的“小敲打”,被推到聚光灯下,成了两岸娱乐圈最尴尬的同框。
1.png

岛内媒体说,多数艺人压根不知道自己哪句台词踩雷,微博转发、节日祝福、甚至点赞,都被切片放大。文化部门调查后把锅甩给经纪公司:账号运营外包,艺人只是“点头机器”。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不买账:经纪人打字,难道不是你张嘴?一句话堵死退路。听起来像家长训小孩:“作业写错不怪笔,怪你手。”
2.png

最微妙的是时间点。陈妍希刚结束八年婚姻,本该安静疗伤,却被拉进会议室;赵又廷在横店拍古装剧,连夜视频连线解释“一个中国”表述;汪东城原本直播卖潮牌,弹幕突然刷“立场自查”。艺人像被塞进两股拉扯的橡皮筋,左边是大陆市场的黄金流量,右边是岛内政治的红线,哪边先松手,都会弹得生疼。
3.png

大陆这边反应倒干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一句“欢迎来赚钱,别被台独当枪使”,把复杂问题切成两半:生意归生意,立场归立场。潜台词很直白:你们来大陆拍剧、上综艺、接代言,我们开绿灯;但若想两头通吃,拿“被约谈”当悲情牌,观众也不傻。去年某台湾演员在台北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转头在上海领“最佳爱国艺人奖”,网友直接翻出对比视频,流量反噬比罚单更疼。
4.png

说到底,这是道算术题。台湾市场2300万人,大陆14亿,手机一滑就是十倍观众。陈乔恩在内地综艺里一句“东北菜真香”,比她在台湾连开三场演唱会涨粉还多。侯佩岑定居上海后,深夜发vlog逛便利店,点赞瞬间破百万。数字摆在眼前,身体比嘴诚实。
5.png

但政治账不能只算粉丝量。欧阳娜娜的《独一无二》定档2025,片方最怕的并非票房,而是路演时被问“你怎么看两岸一家亲”。陈妍希刚离婚,若此时再被扣帽子“大陆捞金”,岛内舆论能把人淹死。艺人成了活靶子,连沉默都被解读成态度。
6.png

有趣的是,台湾网友这次没全站官方。论坛里高赞评论是:“整天盯着艺人,怎么不管管半导体?人家靠音乐吃饭,不靠选票。”另一派反驳:“赚人民币就该守规矩,怎么不见你去美国喊独立?”吵到最后,发现最惨的是夹缝里的普通人——在大陆工作的台湾摄影师、在厦门开奶茶店的台南老板,连点赞都要先翻“安全词库”。
大陆演艺圈其实见惯风浪。早年香港艺人北上,也被问过“怎么看回归”;韩国艺人来华,被怼过“萨德”。最后留下的,要么学会用“中国台湾”发微博,要么干脆少碰政治。市场不会教育谁,只会筛选谁。就像横店群演说的:“你戏演得好,盒饭加鸡腿;台词念歪,明天换人。”
约谈名单里有个细节:多数艺人结业或曾留学海外——南加州、伯克利、维多利亚大学。他们见过更大的世界,反而更懂“亮相”的代价。侯佩岑当年在美国电台用英文聊两岸,没人较真;回了华语圈,一句“中国台北”就被截图审判。知识没帮上忙,反而成了放大镜。
最现实的结局大概是:该拍戏的拍戏,该上综艺的上综艺,只是微博文案多了个审核步骤。欧阳娜娜下次发国庆祝福,会提前让律师看三遍;汪东城直播带货,配景板不再有青天白日。不是屈服,是算账——当艺术撞上政治,算得清的叫成本,算不清的叫命运。
至于观众,其实没那么复杂。打开视频平台,看到《三生三世》里赵又廷的吻戏,弹幕飘过“夜华好帅”,没人记得他昨天是否说过“两岸一家亲”。人们终究会为作品买单,不为声明鼓掌。只是在那之前,艺人得先学会在刀尖上跳舞,别让自己流血,也别让舞台塌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