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这四个字,一出口就自带滤镜。
可谁能想到,滤镜背后,是两个还没换完牙的小娃,在澳门文化中心的大舞台上,把一首混搭了粤剧《帝女花》旋律的童谣唱到全场家长偷偷抹泪。
那天是8月15日,暑气没退,空调却像故意调低两度,台下观众清一色手机举高,不是为了拍自家娃,而是对准了领唱的小酒窝和给他递话筒的朵朵。
镜头里,小酒窝的虎牙缺了半颗,朵朵的辫子歪了一边,可两人对视那一秒,弹幕直接刷屏:原来“大湾区最甜售后”不在偶像剧,在儿童专场。
别小看这场“童梦湾区”。
澳门旅游局内部数据刚泄出来:暑期亲子客占比45%,其中三成是冲着“艺文荟澳”儿童演出订的房。
酒店前台最懂,家长办入住时第一句问的不是早餐几点,是“明天小酒窝那队还演吗?
”——流量密码,官方都懵:没想到娃娃也能带飞GDP。
更离谱的是小酒窝他爸,平时给顶流写歌一张口七位数,这回被亲儿子“降维打击”:编曲费只收了一元,还倒贴录音棚。
理由是“粤剧+童谣”没人干过,拿自家娃当小白鼠,失败也不丢人。
结果歌一上线,QQ音乐评论区被“老广”占领:听着听着就想起阿嫲摇蒲扇的夏夜,一键转发家族群,播放量三天破百万。
朵朵这边也没闲着。
后台花絮里,她举着熊猫馆买的“开心家族”公仔,小声问小酒窝:“下次去广州塔,你恐高怎么办?
”小酒窝把缺牙一露:“我唱歌,唱到腿不抖。
”工作人员把这段剪成15秒短视频,微博话题#大湾区青梅竹马#直接冲500万阅读,同人漫画都出到第12话,连CP名都起好了——“童童粤粤”,谐音“通通越越”,寓意跨城越海也要见面。
有人酸:不过两场演出,至于嗑生嗑死?
教育博主甩出论文:6-8岁娃的“共同任务友谊”最牢固,一起背歌词、一起候场,比成年人一起扛过项目还铁。
换句话说,今天他们牵手谢幕,二十年后可能一起开公司,谁还记得当年台词?
更大的彩蛋在后台。
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的姐姐不小心说漏嘴:11月广州国际儿童艺术节,已锁两人同台;明年Q1,儿童版《声生不息》开始选人,导演组的原话是“就要那对缺牙CP,天然故事脸”。
消息一出,家长群炸锅:报名通道还没开,已经有人打听“海选能不能偶遇”。
可最戳人的,是演出结束散场灯亮,小酒窝把唯一一束观众送的向日葵塞给朵朵,朵朵反手把熊猫公仔回赠,两人约定“广州塔见”。
没有摄像机跟拍,被路人手机糊成480P,点赞却飙到38万。
高赞评论只有一句:
“成年人的世界全是 KPI,他们的 KPI 是下次还能一起上台。
”
所以,下次谁再吐槽“大湾区只有钢筋水泥”,直接把这段甩过去:这里也有童谣、缺牙、熊猫公仔,还有两个娃用奶音唱出的老调新词——比任何宣传片都懂什么叫“同城化从娃娃抓起”。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