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值至上的娱乐圈,流量明星凭借精致外形占据话题中心似乎已成常态。但总有演员以实力打破固有规则,陈永胜便是其中之一。这位长相清秀却不惊艳的演员,从北京电影学院的普通学生,成长为张艺谋、王宝强两大导演争相合作的对象,其演艺之路不仅颠覆了 “颜值即资源” 的行业偏见,更用 “认真” 二字诠释了演员的核心价值。2025 年 9 月,随着抗战题材电影《营救飞虎》的热映,陈永胜再次以扎实的表演引发关注,人们开始探寻:这位看似平凡的演员,究竟藏着怎样的魅力?
一、《营救飞虎》:一部作品里的演技高光
2025 年 9 月 3 日,恰逢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节点,电影《营救飞虎》与国庆阅兵同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聚焦东江纵队营救美军飞虎队飞行员的影片,凭借真实的历史背景、紧凑的剧情节奏,上映首日便收获豆瓣 8.2 分的高分,其中陈永胜饰演的 “沙胆仔” 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角色。
“沙胆仔” 在片中是东江纵队的年轻战士,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又有面对生死时的细腻共情。为还原这一角色,陈永胜在开拍前做足功课:他泡在档案馆查阅东江纵队的历史文献,翻遍飞虎队飞行员的回忆录,甚至专门学习粤语方言,只为贴合角色的地域背景。拍摄潜入日军俱乐部的戏份时,他主动与动作指导沟通,设计出 “贴墙听声时手指轻叩墙面辨位”“掏枪时身体微侧避开灯光” 等细节动作,让角色的机敏特质更具说服力。
片中一场 “沙胆仔” 为掩护队友引开日军的戏,成为全片的泪点之一。镜头里,他抱着炸药包向日军方向奔跑,棉服被弹片划破露出里面的补丁,脸上沾着尘土却眼神坚定,最后转身向队友方向比出 “安全” 的手势时,嘴角还带着一丝释然的笑。这段表演没有夸张的嘶吼,却通过肢体动作与微表情,将角色的牺牲精神传递得淋漓尽致。观影后,有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沙胆仔最后那个笑,比任何台词都让人破防,陈永胜把小人物的英雄气演活了。”
《营救飞虎》的票房与口碑双丰收,让陈永胜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发现,这位演员虽没有顶级流量的热度,却总能在名导作品中留下深刻印象 —— 从张艺谋的《狙击手》《满江红》,到王宝强的《八角笼中》《棋士》,他的履历远比表面看起来更 “厚重”。
二、从北影学生到 “谋男郎”:被导演认可的起点
陈永胜的演艺之路,始于河北邯郸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期的他同时接触国画与表演,前者培养了他对细节的敏感度,后者则让他爱上在舞台上塑造角色的感觉。小学时,他就经常在学校文艺汇演中担任主演,班主任曾评价:“这孩子演小品时,连眼神都会跟着角色走,像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在父母的支持下,陈永胜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系统的专业学习让他对演员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8 年,导演赵明为电影《栅北男孩》选角,经朋友推荐,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陈永胜获得试戏机会。起初,赵明对这个略显青涩的年轻人并不看好,觉得 “一个没多少经验的学生,撑不起‘天亮’这个复杂的小镇少年角色”。
试戏当天,陈永胜却带来了意外惊喜。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格子衬衫,头发故意留得有些凌乱,一进试戏间就进入角色状态。试演 “天亮得知父亲病重” 的片段时,他没有刻意煽情,而是先愣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几秒后才缓缓蹲下身,肩膀微微颤抖,眼泪无声地砸在地板上。这个细节满满的表演让赵明眼前一亮,当场决定让他出演男主。
《栅北男孩》拍摄期间,陈永胜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敬业态度。为贴合角色 “常年干农活” 的设定,他主动去农村体验生活,跟着当地村民学插秧、喂猪,皮肤晒得黝黑;有一场淋雨的戏,他在深秋的冷雨中连续拍摄 4 小时,结束后高烧 39 度,第二天却准时出现在片场。赵明后来在采访中说:“陈永胜身上有股‘轴劲’,认定的角色就会拼尽全力,这种认真比天赋更难得。”
这部作品让陈永胜在业内小有名气,随后他陆续与张子枫、张一山、于和伟等演员合作,在《宠爱》《我们的新时代》等作品中饰演配角。每次拍摄,他都会提前把剧本上的台词标注得密密麻麻,分析角色的性格逻辑与行为动机。于和伟曾在片场调侃:“永胜的剧本比我的还厚,年轻人这么拼,以后肯定不简单。”
三、张艺谋与王宝强:两位导演的 “偏爱” 背后
2022 年,陈永胜迎来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 收到张艺谋导演《狙击手》剧组的邀约,饰演狙击班战士 “大永”。这部聚焦抗美援朝战场的影片,对演员的要求极高,不仅要展现军人的硬朗气质,还要通过细腻表演传递战争中的人性温度。
进组第一天,张艺谋就对陈永胜提出严格要求:“‘大永’是个沉默寡言但内心坚定的战士,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角色的经历。” 为达到要求,陈永胜每天提前 1 小时到片场训练持枪姿势,手臂绑着沙袋练习瞄准,直到肩膀酸痛得抬不起来;拍摄雪地潜伏戏时,他躺在零下 20 度的雪地里,任由雪花落在脸上、钻进衣领,只为捕捉角色在严寒中保持警惕的状态。
有一场 “大永为战友包扎伤口” 的戏,陈永胜反复拍摄了 8 遍。起初他的动作过于熟练,张艺谋提醒:“一个年轻战士第一次面对战友受伤,手应该是抖的,要带着紧张与心疼。” 他立刻调整状态,第二次拍摄时,手指明显有些颤抖,撕绷带时不小心扯到道具伤口,眼神里瞬间流露出慌乱与自责。这个调整得到张艺谋的认可,当场夸赞:“你很懂怎么找角色的情绪支点。”
凭借《狙击手》的表现,陈永胜获得张艺谋的持续信任,随后又参演了《满江红》,饰演 “丁三旺” 一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他的表演依旧亮眼 —— 剧中 “丁三旺” 被审问时,从起初的故作镇定,到被揭穿后的眼神闪躲,再到最后破罐破摔的疯狂,层次分明的演绎让观众记住了这个小人物。
除了张艺谋,王宝强也对陈永胜青睐有加。2023 年,王宝强执导的《八角笼中》选角,他一眼选中陈永胜饰演 “苏木” 的哥哥 “马虎”。为贴近角色 “来自大山的叛逆少年” 形象,陈永胜提前两个月去四川大凉山体验生活,跟着当地孩子学方言、练摔跤,皮肤晒得黝黑,体重也增加了 10 斤。拍摄 “马虎偷钱被抓” 的戏时,他即兴加入 “低头盯着自己磨破的鞋” 的细节,让角色的自卑与倔强更显真实。
2025 年,王宝强执导的《棋士》再次邀请陈永胜参演,饰演围棋手 “陈默”。这个角色与 “马虎” 反差极大,需要展现文人的儒雅与坚韧。陈永胜专门学习围棋基础,每天对着棋盘练习 2 小时,拍摄时手指夹棋子的姿势、思考时轻敲棋盘的节奏,都透着专业的韵味。王宝强评价:“永胜是个能‘藏’进角色里的演员,不管是糙汉还是文人,他都能找到角色的魂。”
四、拒绝浮华:在专注中打磨实力
与许多年轻演员不同,陈永胜始终保持着低调的行事风格。出道至今,他几乎不参加综艺节目,也很少在社交平台分享私人生活,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表演上。有经纪公司曾建议他多参加综艺增加曝光度,他却婉拒:“我怕频繁出现在综艺里,会让观众记住我的脸,而不是我的角色。”
在片场,陈永胜总是最 “安静” 的那一个。拍摄间隙,其他演员休息时,他常常坐在角落翻看剧本,标注台词的重音与停顿,或者观察现场工作人员的状态,寻找角色的灵感。《营救飞虎》的编剧曾透露:“有次拍摄结束后,永胜找到我,拿着剧本跟我讨论‘沙胆仔’的童年经历,他觉得这些背景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逻辑,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很佩服。”
面对 “资源好” 的评价,陈永胜始终保持清醒:“没有哪个导演会无缘无故给你机会,他们选我,是因为我能把角色演好。如果我没实力,再怎么有资源也走不远。” 他还记得刚入行时,一位前辈对他说:“演员就像工匠,角色就是作品,只有用心打磨,才能出精品。” 这句话一直刻在他心里,成为他职业道路上的准则。
如今,《营救飞虎》仍在热映,陈永胜又投入到新作品的拍摄中。这部尚未官宣的现实题材影片,他将饰演一名乡村教师,为贴近角色,他已经提前去乡村学校体验生活,跟着老师听课、批改作业,感受乡村教育的日常。镜头前,他依旧是那个能 “藏” 进角色里的演员;镜头后,他还是那个抱着剧本琢磨细节的认真少年。
随着《营救飞虎》的口碑发酵,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这个 “长相平平却演技出众” 的演员。有人在社交平台留言:“陈永胜让我明白,娱乐圈不只有颜值至上,实力才是最硬的底气。” 而对陈永胜来说,这份认可只是起点,他还有更多角色想尝试,还有更长的演艺之路要走。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