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讲究四大皆空,可身为方丈的释永信却不给自己留余地,让这一条佛门戒律成为笑话!
对于释永信的犯错,佛门协会接连三次发文,可见释永信事件的严重性!
素材来源于网络
01
释永信的犯错其实早有预兆,从释永信踏入少林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今天的结果。
少年时的释永信家境贫穷,为了混一口饭吃,也为了日后能够飞黄腾达,他进入了少林寺。
素材来源于网络
释永信刚进入少林寺时,少林寺破败不堪,僧人也是少的可怜,加起来不到十人。
由于人员少,释永信表现的机会就多,和他竞争方丈的人员也就少。
素材来源于网络
没过几年,老方丈去世后,释永信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新方丈。
释永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就来到了。
素材来源于网络
他通过对少林寺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这一千年古刹又一次焕发生机,少林寺在短短数年间开遍全球。
少林寺的出名,也让释永信声名远扬,接踵而来的是各种采访,报道也是纷至沓来。
素材来源于网络
面对这样的局面,释永信也是通过答非所问,呵呵一笑的方式轻松化解。
俗话说的好,树大招风,10年前,释永信的弟子释延鲁实名举报他占用少林寺资产,私生活混乱等。
素材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爆料,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超级风暴,相关部门立即介入了调查。
调查结果就是释永信所持有的股份为少林寺代持,豪车也是少林寺资产,至于私生子则为收养弃婴。
这样的结果让这起事件不了了之。
素材来源于网络
俗话说的好,上天让一个人灭忙,必先让其疯狂。
释永信面对社会上的风言风语和实名举报,依旧没有收敛自己,反而变得明目张胆。
素材来源于网络
他坐几百万的豪车,披着16万的袈裟,住着独立的四合院,摆着上档次的红木家具,让僧众给他行跪拜大礼。
素材来源于网络
02
这样的作风只会让他日渐焦躁,最终在7月27日官方发来通报,释永信被调查。
对于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佛教协会在7月28日发文,宣布注销释永信的戒牒。
素材来源于网络
戒牒对于一名僧人来说就相当于普通人的身份证,注销戒牒意味着释永信不再拥有自己的法号,释永信三个字也会被收回。
注销戒牒后的释永信,再不和少林寺有任何瓜葛,他也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国老百姓。
素材来源于网络
过去十天左右,迎来了佛教系会的第二次发文。
题目为坚持以戒为师,这次发文,佛教协会以佛家所注重的因果为重点。
素材来源于网络
阐述了释永信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也让佛家所倡导的因果遭到蒙羞。
释永信今天的结果是他遭到了果报,罪有应得。
素材来源于网络
佛教协会的第三次发文,是在8月19日,第二次发文的两天后,题目为勿越法律红线。
这次的发文更是直奔主题,直接谈法律底线。
素材来源于网络
阐述了释永信的种种罪行,他就是佛教的反面典型。
佛教讲究种善因得善果,释永信现在的结局是他自己作孽的结果,怨不得其他人。
素材来源于网络
03
也许上天曾经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10年前的那次调查,虽然调查结果对他没有任何影响,那也是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虽曾想,释永信非但没有认真反省,反而越来越变本加厉,没有丝毫的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素材来源于网络
释永信作为一代高僧,佛法教义他比谁都懂,自己曾经的苦,他比谁都清楚,可惜他不懂得珍惜,真的是无可救药。
佛教系会的三次发文,深入浅出,由里到外的阐述了释永信的功过得失。
素材来源于网络
释永信事件也是给广大的僧众提醒,法律没有底线,再高的职位,在法律面前依旧平等。
佛教圣地需要的是清净,过度的商业化,只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转空子。
素材来源于网络
结语
出家人本来注重的是佛法修行,当烧香磕头就能赚钱的时候。
谁还会虔诚的研究佛法,寺庙只会成为少部分人敛财的工具。
素材来源于网络
尘归尘,土归土,当一切归于平静,新的方丈改革少林寺的那一瞬间。
曾经的千年古刹终将回到他的本来面目。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