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清算!释永信被查不到4天,再迎5大噩耗,16万袈裟只是冰山一角

湖畔微风 · 2025-8-27 09:24:24
少林寺的释永信,这回算是真栽了个跟头,摔得动静不小。消息一出,整个人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风声鹤唳,泥沙俱下。五条噩耗,四日内接连砸下,网上能掀起水花的都给他带上了——有人说今晚睡不着了,有人说总觉得这地方以后再也回不去了。
1.jpeg

讲句心里话,很多人到今天还没弄明白,这位少林寺方丈身上的谜到底有多少层。你说一个和尚,应该是布衣粗食、心如止水,偏偏释永信这套“僧商一体”,实在让人一时咂摸不过来。那些年他披着“清心寡欲”的幌子,身边却围着豪车、名牌袈裟,再加上手里控股十七家公司,难免让人觉得这剧情翻得太快,真实生活都被他活成了一出电视剧。
我偶尔路过嵩山,远远看着少林寺的大门。人头攒动,旅游大巴一拨拨地往里进。很多年轻人,穿着练功服,拖着父母来了——都是被“少林功夫”骗进来的,梦里都有李连杰的影子。可现在一想,释永信最早其实也只是个带梦来的孩子。
2.jpeg

1981年,那个烟火气还没散去的年代,安徽小伙子刘应成,就是释永信的本名,默默背着布包,从家里一路踅踅摸到嵩山。他大概没想过,自己走进的寺门,会是莫名萧条。墙皮掉得满地都是,院子里砖头都懒得再码一遍,僧人们多是老弱病残,院落里的荒草一长就是好几年。门票一年才两万块,到底是谁还记得少林寺的辉煌?
但人就是这样,心里要是攒了信念,什么萧条都能焐热。他认了释行正做师父,取了法号,想着日子总会变。那阵子,寺里的饭菜清苦得让人发笑——绿菜叶子、白馒头,斋饭吃得有点像回归本真。我们现在回头琢磨,总觉得那些老僧人嘴里念的“色即是空”,大抵是真的清贫。
3.jpeg

转折来的也快。隔了不到一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在全国公映。票价一毛钱,街头巷尾都买得起。可别小看那点儿价钱,这部电影票房炸了,拉出了十几亿观众。一下子,少林寺从破败不堪变成了顶流IP。年轻人赶来朝圣,游客喧嚣,客流年年翻翻——以前二十万,一下变成七十万。谁能想到,寺庙还会有“流量密码”这一套。
有了人气,也就生出钱的味道。市场嗅觉比我们想的还快,“少林牌火腿肠”都出来了——愣是给寺庙搞出一条商业副线来。释永信师父一走,他接了班,当年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火腿肠告了。官司打赢了,他大概明白过来:把握住“少林”这俩字,才有后面的所有转机。
4.jpeg

之后那些事,常人都想不到。他给少林寺注册商标,做网站,拿下郑州大块地,成立实业公司……庙门的香火钱、练功班、各路联名授权,铺出来一一数不过来。能说是“庙里生意”,也能说是“生意庙里”。寺庙成了公司,他也赚得衣钵满满——那个懂武功的少年,已然成了顶级操盘手。
但“佛心”和“生意心”,本就难两全。释永信变得越来越像个商人,身上的僧气一点一点褪去。豪车、16万袈裟,这些表面浮华的东西,一点不剩地成了他的新招牌。原来僧人也能活得像老板,真有些让人五味杂陈。人都在变,是他变,还是庙变,还是那些信的人变?

就在万事如意、风头正劲的时候,黑暗里却已埋雷。一纸通报下来,说他侵占资产、违背清规,以及和女色纠缠不清——私生子的传闻几乎压不住。有点“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意思,网上的爆料从天而降,寺中旧僧年轻时的举报一个接一个。你只要刷刷新闻,几乎随时能看到下一个瓜熟地裂。
调查只过了四天,五则噩耗连轴转:戒牒注销,佛教协会不再认这个人;名下企业,要么拉黑、要么注销,剩下三家,也是风雨飘摇。官网的文章删得干干净净,他的声音像是一下子消失了。方丈之位空了——新的住持,是从洛阳白马寺调来的印乐法师,这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寺里的伯仲之选没人提,新住持却是“空降”,多少给这局添了几分人情冷暖。
6.jpeg

最后一个消息,是副会长位置也没了。职务摘掉,人变成了普通人。你往前看,释永信的一路攀升,全是光环,眼下又摔得一无所有,真让人唏嘘。
事情到这一步,谁都懂个道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或许释永信要的东西,本就不该这样得到。庙里僧人还是那样念经烧香,院里荒草也还是一年一茬地长。只不过山门外的人群变了,寺里的掌门变了,连嵩山的风声也像是慢了一些。

而释永信的这场风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有一天,信仰和利益彻底混成一锅粥,我们还有什么能守得住、说得清?这些问题,没人回答得了。寺庙的故事,照样还会继续,风浪翻过了这一重,谁知道下回又是谁坐在那把交椅?有些事,我们只能看——慢慢看,静静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