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特朗普甩出一句“对华征200%关税”的狠话,以为能震住对手,结果转眼就被三面“围堵”。
“200%关税”的虚张声势
在白宫与李在明会晤后的记者会上,特朗普抛出重话:如果中国限制稀土磁铁出口,美国就考虑对中国产品征收200%的关税。
听起来很狠,细看语境就会发现,这更像是典型的谈判筹码,而非既定政策。
为什么挑稀土磁铁?这东西在新能源、电动车、电机制造里是命门,美军一些关键武器也离不开。
特朗普抓住了敏感点,他的表态立刻引来一连串质疑。
中国先反击,批评美方滥施关税,强调会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这话释放的信号很清楚:如果你真动手,中国不会沉默。
意味着特朗普的话不仅吓不住中国,还可能带来报复。
美国内部也不稳,企业界和市场人士担心,这种极限施压会伤到自己。
稀土一旦供应紧张,美国高科技产业、电动车产业链、甚至国防工业都可能承压。
有人马上提问:特朗普真要拿美企命脉做筹码吗?
这不仅损害中美关系,还可能反噬到美国本土经济,而且特朗普这番表态出现在选战期间。
选民要的不是无休止的关税战,而是可见的经济好处。
可特朗普一边喊着制造业回流,一边却在市场上制造不确定性。
股市、供应链、盟友企业,都在算账,这笔账可不见得对特朗普有利。
200%关税喊得响,风险太大,这种虚张声势,看似强硬,其实让特朗普陷入两难境地。
李在明的“冷水”
原本,特朗普想借韩国来展示同盟团结。
李在明刚在白宫受礼遇,他以为对方会给足面子,公开站在美国这边。
可接下来发生的,却让特朗普有些难堪。
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演讲上,李在明明确表示,韩国过去走的“安美经中”路径已经难以维持。
话锋一转,他又强调,韩国必须维护和发展对华关系,经贸合作对韩国经济至关重要。
这句相当于当着美国智库、媒体的面,提醒所有人:韩国不会放弃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对特朗普来说,这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
他刚把“200%关税”抛出来,想把中美对抗的格局定死。
结果自家盟友站出来说,不能跟中国闹翻。
李在明的表达方式非常克制,没有用激烈措辞,效果却足够明显。
特朗普想要的“全盘倒向美国”的画面没出现。
这话还揭示出一个现实。
美国要求盟友选边,韩国这样的国家,经济上对中国依赖太深,根本不可能一刀切。
李在明此番表态,等于告诉特朗普:你想把盟友全拽到对抗中国的战车上,不现实。
观众如果仔细想,会发现这里有个逻辑悖论。
特朗普喊着要全球化退潮、要把制造业抢回美国,可偏偏要靠韩国、日本这些盟友帮忙稳住产业链。
可当盟友提醒他“我们离不开中国市场”时,他能怎么办?
他既不能硬逼韩国彻底倒向,也不能承认自己要求过头。
结果就是,他的话语权看似大,实则被现实掣肘。
李在明并没有公开反对美国。
但他展示的态度足以让特朗普尴尬:同盟关系不是单向的,韩国要考虑自己的生存与经济。
特朗普想借韩国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结果却被盟友当场“降温”。
拉夫罗夫的“泼冷水”
再看俄方,美国媒体一度渲染,说俄方可能在特朗普面前“做出重大让步”。
这种说法在美国政坛传播开来,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塑造一种“特朗普能压住普京”的印象。
可俄方很快就否定了,拉夫罗夫在莫斯科公开表态,任何不包含俄罗斯的乌克兰安保安排,都是死路一条。
他的原话直白而尖锐,把西方的设想直接归为乌托邦。
这等于告诉外界:不要幻想绕过俄罗斯,也别指望俄方在美国的压力下妥协。
紧接着,拉夫罗夫还说,目前没有普京与泽连斯基会面的计划。
这句话很关键,因为美国舆论曾暗示过“特朗普能推动俄乌领导人会面”。
俄方的态度摆在那里:会谈不是不可能,要充分准备,要符合俄方利益。
俄罗斯没有表现出任何“让步”的迹象,对特朗普来说,这就是一盆冷水。
他想营造的“我能搞定普京”的人设,被俄方亲手戳穿,而且这种否认来自拉夫罗夫的官方场合,带着足够的权威性。
外界看得清楚:特朗普说自己能“拿捏”普京,俄罗斯根本没给面子。
反过来,这让美国的政治对手有了攻击点。
他们完全可以质疑:特朗普只是把外交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毫无把握。
这类舆论一旦扩大,就会动摇特朗普试图树立的强人形象。
原本他想借俄乌问题给自己加分,结果却被拉夫罗夫的一句话打回原形。
半岛的强硬回应
在特朗普和李在明会面之际,美韩联合军演正在进行。
美方原本想借演习展示威慑力,特朗普也想用这一点给自己增加筹码。
可朝鲜的回应迅速而强硬。
朝鲜人民军总参第一副总参谋长金永福发表声明,点名批评美韩演习规模空前,称这必将付出代价。
他强调,朝鲜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挑衅的准备,语气非常硬,直接把矛头对准美国。
这意味着特朗普想用演习吓住朝鲜,结果朝鲜一点没退,反而公开挑战,而且这种挑战不是私下进行,而是堂而皇之地摆到国际舆论场上。
这等于告诉世界,美国的威慑并不见效。
对特朗普来说,这无疑是又一个打击。
他想把自己包装成“能压制朝鲜的总统”,可现实是朝鲜根本没买账。
反而用更激烈的言辞,把半岛的紧张程度推高。
半岛局势越紧张,美国越要投入资源,这对特朗普的政策形象不利。
因为人们会问:你的威慑政策到底达到了什么效果?
演习开得更大,结果换来朝鲜更硬的回击。
不仅没展现出特朗普的控制力,反而让人怀疑,他的政策只会带来恶性循环。
最终效果是,特朗普想通过半岛问题增加筹码,却被现实打脸。
朝鲜的声明清清楚楚地提醒外界:美国的恐吓没用,朝鲜走自己的路。
这和特朗普的强硬叙事,形成了直接冲突。
三个方向,三个冷水。
中国没有被关税威胁吓住,反而提醒美国别玩火。
韩国没有站在美国一边,而是强调必须维护对华合作。
俄罗斯没有承认任何让步,直接把所谓的“普京妥协”说法粉碎。
朝鲜更是在半岛问题上顶了回去,毫不退缩。
这几件事连在一起,对特朗普的打击不言而喻。
他想用强硬来立威,结果却处处受挫。
观众不禁要问:如果连盟友都不给足面子,对手也不理睬,那特朗普所谓的“强硬”到底还能撑多久?
参考信源:
特朗普就稀土磁铁供应威胁对华征200%关税·环球网·2025‑08‑26
李在明的白宫‘钢丝秀’:精心筹备腰板笔直,笑谈朝鲜看中美脸色·澎湃新闻·2025‑08‑26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反驳美方说法·莫斯科外交部新闻发布会·2025‑8‑25
朝鲜军方再批美韩联合军演·新华网·2025‑08‑26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