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真是有点难分清谁更厉害。
老演员的不同劲头
于和伟和唐国强,这两人唱戏的法子真是不一样。唐国强演戏像是砸着样子来,动作重,声音大,观众觉得“帝王气”都在他身上。于和伟呢,动作小,笑也是淡淡的,观众却喜欢他的细节。
观众喜欢于和伟,也是因为他不像以前那些角色那么端着。他有点糙,有点温柔,像在家里能碰到的人一样。《三体》里的史强,糙得能把门踢开,但他又会主动做热汤面。
唐国强当年拍《长征》时真的很拼。为演好教员,天天练湖南话。连抽烟时手势都练得起了茧。这些努力都记在他戏里,让观众觉得他的角色最正气。
于和伟刚开始演戏时,戏份并不多,《历史的天空》只当副官。但他心里琢磨,递文件时手到底该松还是该紧。连这点细节他都不放过,难怪后来大家对他的角色越来越有感觉。
唐国强演皇帝、演诸葛亮、演成吉思汗,名字能凑满半部历史。他抬一下眼,观众都说:“这就是帝王!”但他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年轻时也是靠脸上位,后来变成正剧里的“老中医”。
于和伟的转折在《军师联盟》里的曹操。导演让他不学老版,自己找路。他就翻《三国志》,琢磨宽厚的曹操。剧里曹操“横槊赋诗”,月亮洒在脸上,一下子变得很有层次。
于和伟在某部戏里,听挚友死了,没有大哭,背过去咽了咽口水,手紧握,肩膀抖两下。观众都红了眼眶。这种细腻的表达,和唐国强演噩耗时的猛拍桌子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观众怎么选?
有人更喜欢唐国强的大场面,有人更喜欢于和伟不说话的那种劲。其实观众没偏心,生活不同阶段,需要的情感慰藉不一样吧。年纪大了想看“仰望星空”,年轻点的想看“脚踏实地”。
于和伟跳舞、唱歌,什么都敢碰。《悬崖之上》能演隐忍特工,《一出好戏》能演疯癫老板。角色像衣服,自己挑舒服的穿。有观众问怕不怕被定型,他的回答也直接:“穿得舒服就好。”
唐国强现在还是大导演心里的定海神针。历史剧要稳,一定要请他。有人说他“模式化”,什么角色都有唐国强的影子。但他就像专治“历史剧不稳”的老中医,稳重最重要。
于和伟越来越会破圈,《人世间》里的周秉义,官都当到省长了,面对妈妈还是手足无措。角色带着不完美的劲,观众就觉得这个人更像家里亲戚。
唐国强演《三国演义》时,连老人家都给电视台写信,说他演的诸葛亮比书里的还像。那个年代观众在角色里找信仰。唐国强就是那个信仰。
于和伟演的角色总让人觉得亲切,有点憨,有点深。他能在正剧里哭,也能在综艺里放松。就像春天爱花,秋天爱月,各有各的好处。
唐国强和于和伟,一个是老树,一个是新枝。老树苍劲,新枝鲜活。他们把天撑得很高。
戏圈没有神坛
戏圈没有神坛,只有一批批演员在接力。好演员不需要神坛,因为他们已经住在观众心里了。
“唐国强是经典,于和伟是新鲜,两种角色共存。”
观众没有谁偏心谁。唐国强带一代人仰望星空,于和伟陪大家脚踏实地。这就是戏的魅力。
“两种劲头,两种路,观众的心里装得下他们,也就足够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