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英雄的旗帜 胜利的旗帜(强军路上·永不褪色的战旗)
图①:“梁山战斗英雄连”官兵利用无人机侦察“敌情”。唐瑞杰摄
图②: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在野外开展战术训练。刘志勇摄
图③: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战旗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孟 涛摄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
一场夜袭战,铭刻胜战基因
阅兵场上,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战旗飘扬。“擎连队战旗通过天安门那一刻,我想到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安宁。我们必须接好历史的接力棒,练强打赢能力,守护国泰民安!”擎旗手翟成友体现。
战旗背后的荣光,要从80多年前的那次战斗说起:1937年10月,数架敌机连日在山西省代县上空盘旋、轰炸,给我军民造成伤亡。后经侦察获悉,阳明堡机场停放着多架日军飞机。19日晚,该连奉命担任突击队,潜入机场后,将集束手榴弹扔进飞机。随后,连队官兵与日寇激战,最终歼敌百余人,摧毁敌机24架。
这次战斗,是刻在连史中的璀璨一页。参加100多次战役战斗,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45次荣立集体战功……连队的荣誉,历经岁月洗礼,越发熠熠生辉,指引着一代代官兵奋勇冲锋。
“新时代,我们努力建设精武强能、敢打必胜的过硬连队,在新时代新征程再创佳绩、再立新功。”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政治指导员党伟滔说。
那年,连队转型重塑。新装备列装不到百天,该连战斗射击考核合格率就达到100%,位列全旅第一。半年后,所有车组成绩均达良好以上。他们用硬实力告慰先辈:“‘战斗模范连’,如今战斗力依然是模范!”
东南山林,一场实战化战术演练打响。先头分队被伏击,破障器械遭毁伤……面对危局,连队官兵临危不乱:无人机蜂群侦察上报“敌”前沿重点坐标,小分队在烟幕掩护下打开通道,装甲车队如利刃直插“敌”心脏,战局彻底扭转。走下训练场,指挥员给他们点赞:“不愧是‘战斗模范连’的兵!”
“当年舍命炸飞机,如今善用无人机。”排长汪思浩介绍,该连将无人装备嵌入建制班训练,在演练中总结经验,对战争的理解也日益加深。
近两年,连队在集团军交锋中获评“先锋连”,先后9人通过装甲专业等级一级考试……大家奔向“战斗模范”的脚步从不停歇,向战为战的理念早已根植连队官兵内心。
(池俊成参与采写)
“梁山战斗英雄连”——
一面荣誉墙,见证转型之路
天安门广场,战旗方队旌旗猎猎。“梁山战斗英雄连”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能擎着这面英雄旗帜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无比光荣!”说起当天的心情,擎旗手姚久伟话音铿锵,把身板挺得更直了。
“我是‘梁山战斗英雄连’官兵,我宣誓……”前不久,一场与外军的联演联训拉开帷幕,海军某部“梁山战斗英雄连”官兵面向荣誉战旗庄严宣誓。铮铮誓言,震彻海天。
这喊声,仿佛穿透时空,与当年战场上的枪炮声交织:1939年8月,前身连队奉命在梁山地区阻击日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寇,连长杜营海带领官兵们猛打猛冲,击退敌人11次冲锋,毙敌300余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走进连队大厅,一面荣誉墙,格外引人注目。
“这面墙,记载着连队参加的战役战斗、调整改编的历程,见证着这支荣誉连队聚力转型、矢志打赢的峥嵘岁月。”连长张文博说,如今,连队已完成转型升级,战斗力实现跃升。
那年,连队由传统摩托化步兵向多能装甲步兵转型,官兵们白天跟训学习装备操作,晚上加班钻研专业理论,仅用5个月就形成单车作战能力,被上级评为“备战打仗先进连”。
2019年,在一项国际军事交锋中,王锡贵作为赛场上唯一一名义务兵,与国内外众多精兵强将同台竞技。角逐当天,寒风凛冽,“梁山战斗英雄连”战旗被吹得簌簌作响,如同战鼓催征。翻身越障、攀爬跨壕、匍匐前进……王锡贵向胜利发起冲击,最终与战友夺得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今年春节前夕,连队官兵登门看望抗战老兵房来廷,两代“梁山战斗英雄连”战士实现双向奔赴。90多岁的房来廷深情叮嘱:“希望你们为国家、为人民多立新功!”语重心长,令人动容。
“先辈为了胜利奉献生命,我们为了强军奉献青春。时代变迁,但精神永续。”指导员陈思宇说,如今,战火硝烟虽已散去,但革命先辈刺刀见红、有我无敌的血性代代传承。
(王子杰参与采写)
“杨靖宇支队”——
一首抗战歌,赓续不屈精神
9月3日,陆军第83集团军“杨靖宇支队”全体官兵,都收看了阅兵直播。陪同《钢铁洪流进行曲》的铿锵旋律,“杨靖宇支队”的战旗铺满屏幕,深深震撼着该旅每名官兵。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收看阅兵结束,“杨靖宇支队”官兵唱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迈向演训场。歌声铿锵,步伐坚定。
这首歌,诞生于80多年前的东北密林。那时,日伪“讨伐”,严寒封锁。抗联将士以草根树皮果腹,以薄衣单鞋踏雪。极端困苦中,杨靖宇将军创作并教唱这首歌曲。
歌声响彻长空,是燃烧的革命乐观主义,是穿越长空的必胜信念。精神激励下,抗联将士坚持游击作战,与日伪周旋数年。
一首军歌,成为跨越几代人的情感纽带。去年建旅纪念日,“杨靖宇支队”收到杨靖宇后人的亲笔信。随信附带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杨靖宇殉国地旁,一棵名为“常青树”的苍松。照片后面,遒劲的字迹力透纸背——“树要常青,根不能断”。
军歌即战歌,精神永传承。80多年来,每逢重大任务,旅队雷打不动举行仪式颂唱军歌。一代代官兵在军歌激励下,不断向新的“高地”发起冲锋。
近年来,“杨靖宇支队”从传统装甲部队,转型为多兵种协同的合成旅。旅党委打破兵种壁垒,开展“盲盒式”对抗训练。随机编组、陌生战场,官兵越练越默契,战斗力大幅提升。
战歌响彻练兵场,荣誉写在战旗上。近年来,该旅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积极探索智能化、无人化作战配景下的训练转型路径。
在“杨靖宇支队”营区,深夜里总有一个房间灯火通明。“一切为了胜利”,技术革新工作室里,官兵热烈讨论、集智攻关。数年间,他们已攻克数十项装备难题,多项成果获集团军推广。
(胡瑞智参与采写)
“血战磨河滩钢铁连”——
一把冲锋号,凝聚必胜信念
9月3日上午,承载着历史荣光的“血战磨河滩钢铁连”战旗,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战旗背后,是先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殊荣。”谈起阅兵经历,排长宋巧玉眼含热泪。
不久前,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血战磨河滩钢铁连”来到磨河滩战斗旧址,举行授称85周年纪念活动。活动现场,该连司号员李普恩在队列前吹响冲锋号。号声嘹亮,将官兵思绪带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磨河滩阻击战中,时任连长邓仕均带领全连官兵浴血奋战。司号员李锁子和战友陷入层层困绕。
冲锋号声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官兵们英勇战斗,毙敌200余人,将增援日军牢牢牵制在磨河滩,为包管团主力夺取娘子关赢得名贵时间。
“作为‘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第七十二名司号员,我一定传承好先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勇站排头、争当先锋!”李普恩说。
那年,“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由机动分队转型为专业分队。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创新制作出30余件新教具,编撰了大量专业训练教案,训练水平稳步提升,当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二级上士冷信利感慨:“荣誉之花,汗水浇灌。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精神和传统,始终激励我们继续奋斗冲锋。”
太行腹地某演训场硝烟弥漫,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一场红蓝对抗演练激战正酣。担负破袭任务的“血战磨河滩钢铁连”官兵在一处山坳陷入困境,进退两难之际,中队长郭延庆用“血战磨河滩”的事迹激励大家,带领官兵灵活运用战法,连续攻坚克难,成功突出重围。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演练结束后,郭延庆坚定地说,从磨河滩到强军路,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敢打必胜的信念。
(秦丽参与采写)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