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一文
娱叔编
释永信的结果还没最终敲定,可佛教协会8月19日那篇文章里的话,句句都藏着深意。
从他被查到现在,协会已经连发三次声明,一次比一次严厉,这次干脆挑明“谁也别想逃过法律”。
字字都在痛批他的所作所为,也让人看清了:这位曾经的少林掌舵人,这次真栽了。
随着内幕越扒越多,释永信那层伪装彻底被撕开,露出底下见不得光的生活。
—
佛门本该清心寡欲,日子过得简单朴素。
辽宁大悲寺的僧人们,天没亮就起来干活:捉虫怕误伤性命、砍柴、盖房子,一天只吃一顿,一辈子不摸钱,庙里连门票都不收。
可看看少林寺和它的方丈释永信——完全另一幅景象。
以前传他生活奢侈,现在看,何止是奢侈?简直离谱!
地图上看,他住的地方藏在少林寺最深处一个四合院,门口挂着“闲人免进”,里头成了他私人乐园。
红木家具透着贵气,丝绸垫子软得晃眼,墙上的字画古董更是不敢想多值钱。
一位在寺里干过多年的义工透露:屋里木头全是名品,连喝的茶都是稀罕货。
这话可信度不低,毕竟释永信的做派摆在那儿——他那“方丈室”说是清朝皇帝行宫改的,书房、卧室、会客区一应俱全,早不是出家人该有的简朴样子。
手上戴的佛珠,随便一串都能让收藏家眼红;嘴里吃的是素,可食材讲究得吓人,连吃饭坐的椅子都贵上天。
更夸张的是那件16万的金线袈裟,出门坐百万豪车代步。
这哪是和尚?纣王当年有双象牙筷,就想要玉杯华屋——释永信这日子,心里哪还装得下“清修”二字?
—
连戒律都敢踩的释永信,对佛家“众生平等”更是当耳旁风。
道理讲得漂亮,实际呢?他在少林寺搞起森严等级,自己活成土皇帝。
每天清早钟响,僧众做早课,他屋外早候着一排侍从:端盆的、捧袈裟的、递佛珠的,等他慢悠悠起身。
平时出门,有人撑伞、撩衣角,前呼后拥;赶上法会,排场大得堪比泰王巡街——这到底是拜佛,还是拜方丈?
最刺眼的是跪拜礼。按传统,僧人见面合十问讯就行,可少林寺里,下级僧众见了释永信,扑通就跪。
挂单的游僧都看不下去:“活脱脱封建宫廷戏!”
吃饭时弟子边上伺候添菜,尊卑规矩压过佛门平等。
佛陀当年打破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出家同为释氏”,释永信倒好,自己建起新阶级金字塔——根本是在抽佛法的底。
—
回头看看,释永信的根子早烂透了。
刚进少林时,他仗着老方丈释行正赏识,暗地打起了算盘:趁师父进京看病,偷走方丈法卷,被发现还硬抢。
甚至对记者自称“新住持”,野心藏都不藏。
师父痛心疾首,写信给佛协要求把他逐出山门。可释永信靠圆滑手段和利益捆绑,非但没受罚,反混进管理层。
如今他落马,居然有人夸他“商业奇才”?少林寺的名气,明明是文旅发展和功夫文化出圈的成果。
时代推着平台走,哪是他个人本事?国内人才济济,何必捧一个侵占寺庙、欺师叛道的人?
蔡志忠捐46亿入少林剃度,图的是对佛法的敬仰。
如今师父丑闻缠身,他笔下那句“内心明镜为根本”怕是有感而发——信佛信道是真,但人心?4岁开悟的他早看透了:别全信。
释永信踩穿道德法律两条线,等他的何止佛协除名?还有法律审判和全民唾弃。
佛协三度发文,一次比一次狠,摆明了整顿教风的决心:蛀虫不清,佛门难净。
—
看着大悲寺僧侣捉虫劈柴、严守戒律,再对比释永信的16万袈裟和私密四合院,荒诞感拉满。
网友调侃:“这方丈当得比皇帝还滋润。”
可笑的是,他一边享受跪拜,一边喊着“众生平等”——虚伪到连演都懒得演。
佛协这次铁腕值得点赞,宗教不是法外特权的遮羞布。
说到底,持戒修行若成了空话,信仰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