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时隔23天官媒再出手!更多真相被曝光,释永信“遮羞布”彻底撕开

MerleRing · 2025-8-28 13:16:02
少林寺的“方丈”,穿着十六万的袈裟,开着百万豪车,日日夜夜热闹得像大东京。这样的人,告诉你他是个和尚,你信不信?但偏偏,在佛门里,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位。直到有一天,央视大喇叭都出场了,才把这出热剧推向高潮——释永信,像被掀了锅盖的锅底,什么都暴露在光下。
1.jpeg

你如果已经见过释永信出门,那场面,比电视剧还讲究。以前去寺庙都想象着师父们青灯古佛、清汤寡水,哪成想这位方丈的日子活成了“资本主义的富豪样板间”。别说鲍鱼燕窝了,喝茶都要顶级雀舌,光泡壶茶的仪式感,强得像是在宫里请太后赏新茶。袈裟嘛,带着金丝手工绣,跟明清时候国宝一个气派。一出场寒光闪闪,恨不得让香客也晃花眼。
有些老乡调侃:这哪是少林寺,明明叫“梅赛德寺”。听起来滑稽,但你见过庙里一条条豪车排队恭候方丈出门,真是不由得多看两眼。可奢华是一回事,心眼子里的花样,比用金丝绣袈裟还细。外面立块牌子,说要修身养性,里头却悄悄改成了藏龙卧虎的富贵之地。咱普通人要是想进那几间四合院,除非做梦。不信你试,外面的武僧保卫盯得死死的。
2.jpeg

一位常年跑堂的义工私下说:方丈嘴挑得很,咸淡不行,油水得足。粗茶淡饭是饶不住他的,他胃里,“素”字几乎挂不住。每天都有人规定把清洁做到极致,床榻窗棂,哪怕只一粒尘,也要及时铲除。卧室里摆着顶级紫檀,墙上画着大家名作——说实话,一张床也要百万了,难怪外面的老百姓咋咋呼呼。
但光是吃得好住得好还不算,释永信拿捏人心的手段,那叫一个深。寺里谁不听话,轻则安排去吃苦,重则直接打入冷宫。过去庙里的清规戒律,一到他手上,成了做秀的仪式。哪天他出了活动,那些师兄弟列队仪仗,仿佛皇帝微服私访。你说搞笑不搞笑?可就是有用——好些信众,真心实意把他当活佛。
3.jpeg

人这张脸啊,最会迷惑人。释永信面前说“仁慈慈悲”,背后暗戳戳地给“敌人”下绊子,他师父当年因为身体不行,已经无力管庙,自己亲手写信揭他的短——可惜没人理会,哪怕信抖落在桌面上。佛门弟子该宽厚仁爱,结果却是自家关起门来撕破脸。或许,这也是古往今来的老故事:明枪逆不过暗箭,香火敌不过名利。
更弯弯绕的,是这些年来,庙门外头风波不断。举报少林寺的帖子,十年前网上都不少,可风平浪静,岁月如常。直到今年,风云突变。一时间,铺天盖地说他逃到了国外,把情人、孩子、金银细软统统带着。刚辟谣没多久,又传出来,他被带走调查。那几天,气氛焦灼,谁敢提他名号,寺里就是一阵尴尬的寂静。
4.jpeg

少林寺的公告也很会选时机,说要“等调查”,等着等着,“门”关上了,副会长的头衔也打了包。一切来得太快,像切菜一样利落。甚至连释永信的办公室,不再是紫檀金雕,而被板材一盖,灰头土脸。转天,那位接班方丈刚一上任,“花钱上香”的闹腾直接取消,算是给大众一个交代。庙门外,总算又清静了一点。
讲到这里,有时候会想,人为什么会这样变?你一开始也许为理想奔波,为师门拼事业。可名利来了,权力也跟着进来,最后回头一看,自己已经站在了戒律外面。那些被疏远的老僧、和蔼的师兄,就像斑驳的墙壁,逐渐看不清。再想回头,恐怕早就不是那个踏进庙门的小和尚了。
5.jpeg

故事还没停。一个月都不到,佛教协会干脆一纸声明,点名释永信,不带脉脉温情,而是冷如铁石:宗教之下,无人能越国法。简单一句话,把所有掩饰全部扯掉。他昔日的“商业帝国”,在这一刻成了烂摊子。那些“传说”,也许有的夸大,有的断章取义,但总归是一场梦醒。
讲起来,人和庙的关系,原本是互相扶持。他取信百姓,靠的该是虔诚。而这一路,把佛门弄成商会,把戒律变成身外之物,到头来,翻车也就在顷刻之间。
6.jpeg

有读者或许要问,这种故事过后,庙门还能回到起点?那群受伤的信徒,能释怀吗?推倒一个“假方丈”容易,把信仰补得圆满却难。人心易老,世事如棋。谁都不知道下一个“释永信”,会不会又从香火钱里生出来。
但话又说回来,名利这事在任何时代都诱惑人。成也人性,败也人性。寺里那些青灯古佛,见证的不过是几百年的轮回——今日“梅赛德寺”,往日“草堂茅舍”,各有各的热闹,也各有各的悲哀。
7.jpeg

就说到这吧。世道有点意思,又让人无奈。你怎么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