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墙倒众人推,中国佛教协会对释永信下重手,他连最后的体面都没了

MerleRing · 2025-8-28 23:35:39
一句老话先抛出来:你笑方丈过得苦,方丈笑你没路虎。
前脚还在风口浪尖上打坐,后脚就被带走立案调查,墙倒众人推的戏码瞬间上演。
名字响亮,摔得也就更疼。
更扎心的是,中国佛教协会这回下手不软,一步步把“体面”摘掉,连想留点余地都没给。
1.jpeg

时间线摆清楚。
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公告,话说得直:“性质十分恶劣,严重败坏佛教界声誉,损害出家人形象。”
同时注销戒牒。
懂行的都知道,这等于把修行人的“身份牌”收走了。
2.jpeg

很多人当场愣住,这不像一般的内部处分,力度一下子拉满。
紧接着到8月7日,第二份通报更重。
3.jpeg

里面提到两层压力,一是法律层面,可能要面对制裁;二是修行层面,“按佛教因果规律将承受严重果报”。
这话摆出来,等于告诉所有看客:不是只讲庙里的规矩,红线碰了,世间法也要算账。
有人叹气:“一个吃斋念佛的,最后栽在戒律和纪律上,真讽刺。”
(04)
4.jpeg

第三次发声来了句更硬的:“没有法外之人,勿越法律‘红线’。”
还点名说他的行为给少林寺的管理和整个佛教领域的秩序搞乱了,“抹了黑”。
三连发,火力连续加码。
看得出来,这不是小范围处理,已经变成明确的示警,给所有佛门弟子敲钟。
5.jpeg

镜头切回少林。
动作也很快,把方丈位置交给释印乐,官网上过往相关稿件清空,方丈室封了,连那块有名的碑也撤了。
谁都看得懂,这是在切割。
有人替老方丈说句话,“没有他也没有今天的少林”,但另一句也被频繁提起:“功是功,过是过。”
6.jpeg

这两句对在一起,味道复杂。
钱这件事,舆论最敏感。
他曾说自己月薪700,坊间又管他叫“佛门CEO”,手里握着十几家公司。
有少林寺义工提到,家具是红木,车是上百万。
7.jpeg

具体账目外人看不清,但立案里写着涉嫌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和寺院资产,这一下把“香火钱去哪儿”的问号推到台前。
大家心里有杆秤,寺庙不是商场,钱的来源和去处要说得清清楚楚。
网上的风向也起了偏。
有人把矛头扯到娱乐圈,连未成年都被拉下场。
8.jpeg

还有人拿16岁的王诗龄对比“长相”,这种联想就过界了。
李湘发声,说只是多年前的一次采访。
看这波操作,只能说别让八卦伤到无辜,更别把孩子推到潮水口上。
这不是吃瓜,这是踩线。
往前翻旧账,十年前类似的质疑就冒过头,碍于证据不硬,事情压了下去。
9.jpeg

这回不同,官方连续发声,节奏明显。
有人回忆他的“功”:16岁进寺,彼时少林只剩9名僧人;长老圆寂后挑了担,组建武僧团,全球巡演,把一座破旧古寺带成国际名片。
话说到这儿,还是那句老话摆在中间——过不能抵过。
宗教讲修为,更讲清规,界内界外都得过关。
这事扎疼了三个点。
10.jpeg

第一,权力与监督。
寺院不是真空,钱和权都要进阳光,谁管账、怎么花、谁审计,得有板有眼。
第二,舆情与边界。
公众有知情权,但造讹、带节奏、伤及未成年人,谁都别纵容。
第三,行业警示。
三份通报像三记木鱼,敲给个人,也敲给所有在位者:戒律不是挂在墙上的条幅。
尾声留个问号。
立案调查还在推进,更多细节要等权威通报。
真相该来的总会来。
你更在意哪一面?
是寺庙治理的透明度,还是对个体“功与过”的衡量尺,抑或是网络边界的那根线?
评论区见,咱把这事说开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