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祖平爆性侵后续:被扒曾在汶川地震发不当言论,网友:这是福报
8月18日那天,她在社交平台说收到了一个朋友的私信指控被电视台的人性侵,还被偷拍
一句没提受害者是谁
到了9月4日,她自己承认
“受害者,就是我”
理由只有一句——母亲心脏不好
怕她听不住这个打击
这一下,全网炸了
那个荧幕上温柔美丽的江祖平
会被卷进这样的事里?
网友一边愤怒,一边劝她别怕,要告到底
有人回忆,当初她说是朋友时就有猜到是在说自己
这种猜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值得”
还有人说,她淡出演艺圈,就是因为这个事
但也有人摇头——她在台湾还是八点档一姐
只是大陆观众看不到她了
然后,又有人翻出了另一段往事
汶川地震时,全台湾演艺圈都在捐款
大S、小S一人捐100万
她,却发了一条让人至今冒火的动态
“为什么要给中国捐款?我们台湾也有很多流浪狗没饭吃…”
等于,一部分人此刻的愤怒不是单一事件积累
他们记忆里的她,不是完全正面的形象
以至于在她公布遭性侵消息的评论区
有人冷冷留下一句——“福报了”
一句话,把社会舆论撕开了口子
有人替她不平——遭遇这种事情,过去说过什么话都该割开看,这是一桩真真切切的刑事伤害案
有人却觉得,一个人的遭遇,不能跟她的人品完全脱钩去看
这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逻辑
第一种——受害者就是受害者,不管你以前做错什么,法律和人心都该站在你这边
第二种——人的行为会有累积效应,你过去的话会影响别人看待你当前遭遇的角度
网上吵到最狠的时候,有人把事情拆开来看
性侵案是必须追责的,这是事实
至于汶川言论,那是另外一个账本,也可以翻,但不能抵消前者
但总有人坚持,把人分成“该同情”和“不该同情”两类
江祖平过去的不当言论,被当作她此刻痛苦的配景板
这种思路里,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受害者
情绪走向各自极端,有人骂冷血,有人骂圣母
有人翻其他明星的例子:当年某艺人也说过尖锐的话,但后来维权时没多少人用旧账攻击
于是又引发第三波争论——是不是因为江祖平位置尴尬、粉丝基础薄,所以才更容易被二次伤害?
也有网友把话说得很直白:
如果没有那句关于地震和流浪狗的发言,她今天还能得到单一的同情声浪
但现实就是,人们记得她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哪怕过去多年
这背后袒露的问题很现实——信息不会消失,公众人物更是如此
一旦成为公共事件中心,你所有的历史记录都会被摆到桌面上
而面对被害者身份与过往争议同框出现,人们到底该如何反应?
同情、质疑、攻击、冷漠……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
如果这是你,你会因为对方曾经说过让你不快的话,就在他们遭遇恶性事件时收起同情吗?
有些人觉得,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该帮就帮,该审判就审判
有些人觉得,口德和人品是一个整体,当你言语上冷漠,遭遇冷漠时就不能诉苦
江祖平此刻要面对的是两场战役,一场在司法系统里,一场在公众评论区里
哪一场更难赢,其实没人敢打包票
你站在哪边?
你能接受把一个人的过去行为,与他们正在遭受的伤害完全分开来看吗?
还是觉得,一切都是因果,不存在绝对的“清白受害者”?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