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本小说,一个拍成剧,一个拍成电影,结果一个冲上8.3,一个卡在5.1,观众用脚投票,差距比北京到三亚还远。
两周前《许我耀眼》上线,我随手点开,本想当配景音,结果一口气刷到凌晨四点。
赵露思演的许妍,一出场就社畜味拉满:地铁里被挤成纸片,上班路上还在背PPT,老板一句“方案再改”她只能嗯嗯点头。
弹幕飘过“世另我”,我直接破防。
剧里没给她金手指,她靠写公众号熬出十万+,靠半夜哭完继续改合同,把“普通女孩自救”拍成了动作片。
镜头怼脸,黑眼圈、干皮、嘴角起泡全在,我盯着屏幕想,这哪是明星,这不就是隔壁工位天天陪我加班的姑娘。
反观《乔妍的心事》,赵丽颖那张脸一出现我就出戏。
不是她不好看,是太好看了,精致到像刚拍完杂志封面。
电影里她失业了还住洋房,哭戏眼泪角度都对称,我满脑子只剩“房租谁交”。
导演把原著里“偷偷把简历改成高中结业去便利店面试”的桥段删掉,换成她穿风衣在雨里奔驰,慢动作+配乐,像拍香水广告。
观众要的是心跳,他给的是PPT。
最离谱的是,电影把女主觉醒拍成“渣男叛逆→闺蜜叛逆→一夜成长”三连击,像按了加速键。
剧版却用十集讲她怎么学会拒绝:第一次说“不”声音发抖,第二次能直视对方,第三次直接摔门。
我数了下,许妍在剧里一共哭了17次,每次哭完都干一件小事:删掉前任微信、把合租押金要回来、给爸妈买体检套餐……眼泪没白流,全酿成台阶,让她一步步走出地下室。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成长不是烟花,是每天把墙抠掉一块砖。
数据也诚实。
猫眼显示,《许我耀眼》开播两周播放量破8亿,热度飙到9000,连原著小说都卖断货。
电影版呢?
靠剧版带飞才在流媒体回温,播放量涨了三倍,评论区最高赞却是“谢谢剧版让我知道原著这么好看”。
作者简蔓出来盖章:剧版保存90%心理戏,电影版砍成“她黑化了”。
一句话,一个陪女主蹲着喘气,一个直接把她推上领奖台,观众当然不傻。
昨晚刷到一条微博,说“许妍让我敢把简历投到总部”。
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想起自己第一次跳槽,HR问“你凭什么”,我喉咙发紧,最后憋出一句“我可以学”。
如果当年先看到的是电影,可能会以为要涂红唇踩高跟才能赢;先看到的是剧,才知道先允许自己发抖,再允许自己发光。
原来好故事不是告诉你“你可以”,而是拍拍你的肩,说“怕也行,走就行”。
剧还没更完,我已经把许妍删掉的公众号名字记下来,打算明天去搜,看看她写的那篇《如何优雅地讨薪》还在不在。
如果还在,我准备转给组里新来的实习生——她昨天被客户骂哭,躲在楼梯间不敢回工位。
我想让她看看,有人把狼狈剪成梯子,爬上去,然后把梯子留给后来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