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新潮观鱼:说完那句“除了她”,艾玛·沃特森或许就配不上赫敏了

多彩精灵9Kzt8zW · 2 小时前
那一记公开的刺,把师生情当场撕开。9月29日,J·K·罗琳在自己官网发了一篇长文,把她和曾在《哈利·波特》里演赫敏的艾玛·沃特森之间的裂痕直接摆在台面上。政治立场的分歧只是外貌,真正让人刺痛的,是多年积累的失望和那点难言的“被叛逆”感觉。
1.jpeg

时间线清楚可查。2019年起,罗琳因为对跨性别议题表达守旧看法,网暴接踵而来。她担心把“性别认同”当作生物性别会冲击女性实际权益,尤其是公共场所、医疗、监狱或收容所里本就脆弱的女性。2020年,艾玛在社交媒体上说跨性别者应被视为他们自认的性别,理应获得尊重。外界最开始把这看作两种理性声音的碰撞。
真正点燃火药桶的,出现在202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的那一刻。艾玛上台被介绍为“自称女权主义者,但我们都知道她是个女巫”,她台上的开场一句“I am here for all the witches, but one”当场留了个口型,没把“but one”念完。台下笑声和掌声很多。事后那句话被不少人解读成在指向罗琳。火上浇油的感觉就差没直接点燃了。
2.jpeg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罗琳在那篇长文里说,事后她通过第三方收到了艾玛的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I’m sorry for what you’re going through”。罗琳更在意的是:艾玛知道她电话号码,却没打个电话、没发条短信、没私下见面。舞台上把你当靶子、私下只递纸条。那种两面做法,让罗琳觉得被当众羞辱、私底下敷衍。她把这种行为解读为道德双标:公众场合享受掌声,私下却不愿意真正承担对话和关心。
艾玛后来在采访里说她“爱并珍视”罗琳,也遗憾双方没坐下来好好谈。罗琳在文里引用并质疑这句话的诚意。两人看上去还留着和解的余地。罗琳文里的那股失望和怒气,让人感觉这已经不单是理念分歧,而是对信任和人品的判决。
3.jpeg

这件事吸引眼球,原因很现实。双方都不是普通人。一个是把角色和故事塑造出来的作家。一个是童星长大后在国际舞台上被当作道德模范的演员。公众往往把角色和现实人物混淆,期待他们承担更多道德责任。角色光环一照,话语权就放大。放大后的问题也被无限放大。
特权和经历不同,不是抽象概念。罗琳在文中反复提她并非出身优渥,对公共空间中女性的脆弱有亲身体验。她质疑一个从小可能有安全资源的人,能否真正理解没有掩护的弱者的恐惧。不是比谁更苦,而是强调公共话语需要对不同处境的敏感和敬畏。
4.jpeg

舞台上的演出和私下的责任常常不一致。台上说出“正确”的话容易,私下花时间陪伴和支持难。演讲赢掌声,行动才算数。当两者不匹配时,观众会贴上“伪善”的标签。这种标签在被认为曾经“提携”过对方的一方看来,更像是刀子。
对普通读者和内容创作者,这场风波提供一些实用的反思。公共议题讨论得靠事实,也得靠同理。性别问题不是一句口号能解决的,涉及现实人的安全和权益。把耳朵借给受影响的人,听他们讲真实的遭遇,讨论才能有温度。名人值得期待负责发声,但不应被当成道德裁判。复杂议题没有非黑即白的答案。想修补裂痕,发声之外还要有行动和主动沟通。一通电话、一场面谈,往往比社交媒体的一句公关道歉更有力。
5.gif

这场所谓的“魔法世界”风波提醒一个老实道理:情义和原则不总能两全。情感被伤害后,任何回击都会激起更大的涟漪。观众能做的,是把视线从谁对谁错转移到如何把讨论拉回事实、证据和受害者掩护的轨道。名人的话能放大议题,真正能改变现状的,还是公众、专业机构与政策制定者一起出手。
愿这场纷争最终把注意力还给那些真正需要被听见的人。对罗琳和艾玛个人,期望看到一场坦诚的对话。台上一句刻薄的台词比不上坐下来互相说清楚来得治愈。
来源:文/新潮观鱼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