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消息,目前已经有3国元首官宣参加九三阅兵,分别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普京的访华行程是从8月31日到9月3日,远超常规国事访问的节奏,这不仅彰显中俄的特殊关系,更预示着两国可能在能源安全、欧亚经济走廊等战略议题上达成新共识。
这位曾感慨"来中国就像回家"的领导人,此行或将推动双边本币结算体系深化,特别是在西方制裁持续加码的配景下。
与普京几乎同期抵达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是欧洲少数同时与中俄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领导人。
武契奇此次访华一方面,中塞传统友谊源于二战时期的反法西斯同盟,武契奇出席纪念活动是对历史纽带的强化。另一方面,他明确提到计划与普京举行双边会谈,很明显是想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继续深化与中俄的关系。
更耐人寻味的是,外媒消息称,武契奇意外透露到时候还有一位神秘"领导人"在华活动,外界猜测会是特朗普或是莫迪,但目前没有官方消息佐证,我们还是耐心等待中方的报道。
在欧洲国家中明确访华的就是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虽未公布具体天数,但参考其去年访华6天签署战略伙伴协议的先例,此次行程很可能更长。
在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的配景下,菲佐选择深化对华合作颇具象征意义,斯洛伐克作为欧盟内对华友好国家,正以实际行动抵制单边主义,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替代方案。这种选择与塞尔维亚形成呼应,共同反映出中小国家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的务实转向。
三国元首的访问看似独立,实则存在内在联动。普京与武契奇的互动可能推动中俄塞在能源基础设施上的三方合作,而特朗普若意外现身,则会将阅兵式转化为一场"迷你峰会",甚至可能促成中美俄三边非正式对话。
至于那位尚未揭晓的"世界级领导人",无论是谁,其出现都将为活动注入新的变量,若是特朗普,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战术性回调。若是莫迪,则暗示金砖国家内部协调加强,即便是欧盟领导人突然访华,也标记着中欧关系迎来破冰契机。
话说回来,中国纪念抗日胜利80周年,也是日本战败80周年,但日本政坛却为是否承认战败责任吵得不可开交。
根据惯例,在这个节点日方需要发表讲话,反思战争历史。但有多家日媒爆料称,首相石破茂可能打破延续30多年的政治惯例,不在二战结束80周年之际发表反省历史的"首相谈话"。
消息一出,不少媒体警告这是"历史修正主义的全面抬头"
但很快,石破茂亲自表现在战后80周年的重要节点,有须要传递防止战争重演的信息,他特别强调将"谨慎选择时机和形式"。
更有日本记者表现,不要相信日媒此前的报道,石破茂没有放弃发表讲话的想法。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摇摆,是因为自民党内部守旧派强硬主张"安倍谈话已是终点",认为2015年那份用"回顾历届立场"代替直接反省、宣称年轻一代不必"背负谢罪宿命"的谈话,已经为历史问题盖棺定论。
但公明党和学界团体仍在坚持要求以"和平与反省"为主题的新谈话,这种分歧让石破茂陷入两难。
但翻开日本战后史,每逢"逢十"周年必有首相级反省亮相:1995年村山谈话首次承认"殖民统治与侵略",2005年小泉纯一郎在终战60周年时重申"深刻反省",2015年安倍晋三虽然生存“反省”,但首次提出“后代不应背负持续道歉的命运”,有意淡化谢罪立场。
如今这个政治仪式的存废,已经成了测量日本右倾化的温度计。
从安倍时代开始,日本就在历史修正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解禁集体自卫权、强推安保法案、大幅增加军费,每一步都陪同着对战后和平宪法的蚕食。
当然,石破茂这回面临的困局远不止历史问题。自民党全体会议在即,党内要求他为7月参议院选举失利负责的声浪高涨。
日媒分析,首相此时释放"可能发表谈话"的信号,实为"声东击西"的政治策略,既安抚要求反省历史的公明党盟友,又为可能到来的党内摊牌预留筹码。
但在二战结束80周年的关键节点,石破茂最终的决定,或许会成为检验日本政治风向的试纸。
是继续玩文字游戏模糊侵略罪责,还是像德国那样彻底清算历史?是延续"战败国"身份寻求和解,还是以"正常国家"名义重走军事老路?
真正的和平从不在篡改的历史教科书里诞生,当"八月十五日"在日本被刻意称作"终战日"而非"战败日",当"积极和平主义"的糖衣包裹着军事扩张的苦核,所谓"防止战争重演"的承诺显得苍白无力。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