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传奇、利益与破碎的神话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平静的池塘里泛着涟漪,但总有人,就是会突然掀起一场风暴。释永信,就这样被命运连根拔起扔进了时代的漩涡。有生之年,我们总有机会见证某个权威轰然倒塌,可当那个主角是释永信和少林寺时,你是不是也忍不住咂舌:“怎么就成这样了?”
说到底,一切还得从几十年前的一次探亲开始。那年头,家里人到外地走亲戚,回来带点稀罕的见闻,这事不稀奇。可刘应城的父亲,那趟河南之行对他影响可不小——他带回的不是特产,而是一套关于少林寺的故事。你要说十六岁的少年都做什么?现实里,大多数人还在琢磨考试、将来是去工厂还是进城,却很少有人会对“出家”二字动心。但刘应城偏不一样。那些关于禅、关于武功的逸事,在他心里生了根。夜里一闭眼,全是空山古寺的影子。
多数父母遇上这样的孩子,嘴上不说,心里头也八成觉着闹着玩儿。可这小子倔啊,明知家里不会同意,还是背起包,毅然去了河南。当年少林寺和现在可没法比,说不上破落,但绝对谈不上荣耀。可刘应城就那么定下心。皈依下来,一纸薄薄的法号,从此他不再是“刘应城”,而是“永信”了。方丈行正亲手给他赐的名。
真的出了家,日子其实挺苦的。别以为和尚没事做,天天打坐念经。那年月,少林寺地薄人稀,白天全靠小僧们下地抡锄头。晚上回屋,还不点灯油呀?油钱都紧张,但经文总得读完。想象一下,年轻的释永信,手一边翻着书,另一边琢磨明天得干多少农活,这画面啊,不比江南水乡的禅意,却更现实。
有些人天生就有点本事。行正方丈没几个亲近弟子,看人很挑剔,却偏偏对永信器重。老方丈去世,谁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衣钵就这么传下来,1987年的释永信,年纪轻轻,成了少林寺住持。再想想那个小伙子刚到寺里时的样儿,这变化就像一场赌注,被他赢了。
那之后有意思的事可多了。说句题外话,少林寺那点田地,撑死也养不活这么个庞大的庙。释永信上手,第一步是干慈善,拉近了跟乡亲的距离。据说一开始,光给村里送粮送衣这些事儿就做了好几年。后来红十字会、福利基金会纷纷落地,附近孩子挎着书包到寺里,就为能蹭顿米饭,这在少林山一带是件大事。
其实寺里那些老僧人,刚开始也有点嘀咕。他们觉得小方丈整天搞活动,可真有佛心?但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寺院不再只靠进香的钱活着,村里对和尚也有了新看法。人情世故这东西,不说破,但谁都懂。
接下来才是大动作。有人说释永信胆子大,还真不是吹的。1989年,他拍板组建了个“武僧团”,带着弟子们下山出国,一路敲锣打鼓,查卡查卡练功夫。什么“东方神秘力量”,其实就是一群扎着小辫子的河南少年往西方飞去了。想想那个年代,看洋电影都得排队买票,少林寺可倒好,直接成了“国际明星”。就连老外一提中国,先想到的不是长城,而是“SHAOLIN”——这可是释永信搞出来的名堂。
到了九十年代、零零年代,寺里的名气可就像滚雪球。成立公司、开发旅游、全世界开分校,甚至淘宝上都能买到禅修的各种产品。老郑州的地产大佬发现寺庙都能花几亿买地,直挠头。你说这是佛?是商?有时候连住持自己也分不清吧。
那些年流传着各种数字。18家企业、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有武校、数百万外国学生——这些成就搁在企业家身上,绝对是封神。可偏偏是个和尚,身披袈裟、背后却是帐目明细。“佛门清净地”,成了挂在嘴边的调侃,到底谁是真佛,谁是商人,没人说得清。
风头太盛,免不了有人眼红,有人质疑有人攻讦。2015年,突然爆出那封署名“释正义”的大字报,内容花样百出,什么双重户籍、贪腐、情感丑闻,写得有鼻子有眼。社交网站当时就炸了。之后几年,围绕释永信的传言更是不绝于耳。什么国外房产啦,豪车出行啦,甚至爆出有孩子……你说呢?有些网友吐槽:和尚出家也得过日子,也得吃饭,但这吃得未免太讲究了点?
面对这些风言风语,有些事释永信出来回应过。比如说户籍问题,说到底老家的那个早就注销,至于那些钱,是不是“供养金”,又是不是自己花的,咱们外人恐怕也没有资格下结论。可就是这些事,甭管你怎么解释,也总有人不买账。外头的风暴一阵接一阵,很难真正消停过。
今年七月,突然又哗啦一声——少林寺出通报了。释永信因涉嫌犯罪被调查,资金挪用、戒律破坏、私生子等问题,一条比一条劲爆。这回,没有谁敢轻描淡写了。从他社交号停更到被带走,也就两三天,一个曾经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名字,就这样跌成了新闻里的待查对象。
你说人生奇不奇怪?很难再有谁像释永信这样,把一座古老寺庙从寒碜带进了聚光灯下,同时又被各种声音钉在舆论架上。有人说他功莫大焉,有人更爱问:“佛门到底该不该商业化?”弄到最后,这些争论多半也说不清楚对错。
只是,不管将来调查怎样落锤,这一场人间戏法,都给我们提了个醒。寺庙也好,企业也罢,名声、金钱、权力,全是把双刃剑,握着的时候舒服,一不小心就割伤自己。宗教和俗世之间,谁曾走得干干净净呢?
最后这事会怎么样?谁也猜不透。释永信的一生,是不是早就注定会有这样一个结局?倘若你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还会不会选择辞别家门,踏进冷清的寺院?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等着风浪过去,看看余波还会激起多少泡沫。你信不信,倒是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