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释永信,一个离经叛道的和尚,饱受外界质疑,却有一本事无人能及

IOCOscar6 · 2025-8-30 18:25:38
少林寺的和尚开豪车、身家几十亿,你信吗?咱们总觉得出家人就是“淡泊名利、四大皆空”,离钱和欲望远着呢。但偏偏有那么一个人,把传统和尚的标签全给打碎了,活得比大多数人还“猛”——释永信,这名字你多少也听过吧?
1.jpeg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个穿袈裟的男人并不是一出世就住进寺庙里、远离红尘。他1965年秋天出生在安徽阜阳的颍上县,姓刘,名应成。老百姓家里,老爸是国企正式工,不愁吃喝。家底在村里算得上宽裕,比起大多数农村娃,释永信儿时日子其实是相当体面。可是说起家里人,妈妈带着几个孩子倒是在庄稼地里奔波,虽不算苦到极致,但盛夏的汗水、秋收的泥土,也都丢不了。
老话说“人往高处走”,别人家都梦想进城、吃公家饭,有后台的孩子多半不会折腾太远。但释永信小时候就不一样。有些事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老家三代都信佛,屋里常年供着观音像。从小耳濡目染,听念经,比听摇滚还入迷。家里老人总“念佛号”,他小小年纪就喜欢琢磨什么是生死、什么是空性。或许,就是那种安静和“飘”,让他的心里埋下了不一样的种子。
2.jpeg

你说他是厌倦世俗也好,是好奇佛学也罢,反正到了该分岔路的时候,老爸劝他进水电系统,好好做个小干部,他却偏不肯听话。“我就是想去庙里看看”,跟别人那种逃避现实、找个清静地儿的心态还真不一样。释永信不是要彻底“归隐”,而是觉得少林寺那种“外松内紧”、武僧与经卷一锅炖的生活,比工厂有趣多了。
刚进寺那会儿,刮掉了头发,披上僧衣,旁人以为他得老老实实念佛修行,但他可真没安分守己。据说这小伙子连坐都坐不住,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把庙里的破书、老武功捡起来,一声吆喝,组织了寺里年轻僧人搞个武术研究小组,还闹腾着收典籍、搞活动。寺里老方丈看在眼里,笑在心里。等老方丈驾鹤归西,临终竟然挑了这个最“不像和尚”的释永信做接班人,还给了个任务——“把少林寺搞起来。”
3.jpeg

这就好玩了。你让一心向佛的老实和尚管财务、做生意,那不是叫人犯戒嘛?可释永信偏不管这些。他也清楚,光靠庙门口那一两块钱的香火钱,少林寺连瓦都修不起。于是他决定出去闯荡——进商学院读书,还真拿了个MBA回来。想想,一个和尚背着包、泡在教室里念经济学,多少同学都瞪大了眼。
拿到学位后,释永信甩开膀子就开始折腾。什么武僧团、影视公司、投资电影,他都敢试。拍一部功夫片赚点钱,再把“少林文化”挂上名头,搞实业公司,把寺庙商业化一点点铺开。有人说那是“掉价”,可在他眼里,这就是活命和发扬光大的办法。
4.jpeg

然后互联网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少林寺出了自己的官网,文化衫、功夫培训、旅游商品、流量都一一跟上。释永信一边念经,一边面对外面世界的推销员、投资人,搞得风生水起。说起来,寺里这一波操作让少林寺的资产直线上升,现场一点没输给任何大企业老板。
成功了,热闹肯定随之而来。释永信逐渐成了个“大IP”。世界各地跑,见各国政要,边吃素边讲经,偶尔会跟娱乐圈的人合个影,参加比赛做评委,还真有种“和尚成了明星”的感觉。外头的议论,那叫一个多。不少人就撂狠话,说他违背了出家人的规矩,怎么能跟粉丝美女握手,还谈论经济、谈合作?少林寺原先可是避世的地方,现在不但门口看不到贫僧了,反而能碰到戴墨镜的武僧团,谁见了都说怪。
5.jpeg

有人批评,有人支持。难得的是,释永信倒也不太在意外头的风口浪尖。你问他,他就说“做正事最要紧”。他没完全放下和僧人的规矩,三十年如一日,早上四五点钟照旧起床,打坐、念经,吃清淡素食。没人知道他心里到底怎么想。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像是两个人:一个是四平八稳、寂静打坐的出家人;另一个则是风里来雨里去、算账谈判的商人和尚。
这些年,信佛的人多了,他也更忙。外出会面是常态,但大多数日子都在庙里,和师兄弟们一起过很平常的生活。有人说他“装”,有人觉得他是想做点实际事,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正的他。讲到佛家道理,他常说:世上到处都是挂着佛头招牌捞钱的,倒不如自己来弄,把文化扎扎实实带进民间。你可以理解释永信是个“野路子和尚”,但做事总有点章法,把少林寺的香火不再寄托于国家补贴,而是做成了能自给自足的产业。
6.jpeg

当然,说出家就是“无欲无求”,那本就有点理想化。释永信真不再纠结这些,靠商业带来庙门宽裕、僧人生活稳定,他觉得这是社会和时代给的机会,也算是为佛法服务。你说他“离经叛道”,他就把这些议论晾在一边,没人能堵住他嘴,也没人能让他原路返回。
身份是国家认可的:人大代表、青年联合会委员、不少协会的副会长。在一些人眼里,这叫“和尚做官”,可是你也不能否认,他的确把少林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海外。每次外出,免不了要讲佛学、介绍中国文化,他也算把少林的名声挂到了世界窗户上。
这么多年,释永信在大众眼里总是“不太像个和尚”,但他坚持自己的路。少林寺不再靠国家“养活”,也不完全靠香火。你说这是好还是坏,谁说得准?
时代变化太快,有时候一些“老规矩”已经守不住了。释永信也许不是最“单纯”的出家人,可他用自己的办法,让少林寺还活着,而且变得更热闹,也更复杂。外面流言蜚语不断,寺里香烟袅袅,僧人们自有归宿。他一路走来,扛了多少误解,也不全能说明白。
最后,有句话挺管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名利、得失、议论,哪样是终极真实?少林寺的钟声还在,释永信活得也通透。咱们普通人不一定懂他的路,但是看着这个“不太和尚”的和尚,难免要问一句:四大皆空,真是人能做到的吗?还是说,“空”本就是各自心里的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