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法外之人,勿越法律‘红线’”这是中国佛教协会8月19日发文里的明确表态。针对的是少林寺前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的事。此前他已被曝挪用寺院资产、与多名女性有不当关系。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突然发布情况通报。内容直指时任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项目资金和资产;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育有私生子。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第二天,也就是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官网跟进发布公告,直接注销了释永信的戒牒——这意味着他不再具备佛教教职人员的资格。
8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再次发文,强调“没有法外之人,勿越法律‘红线’”,明确指出释永信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佛教戒律,更破坏了少林寺的管理秩序,给整个佛教领域的形象带来了恶劣影响。
目前释永信已被暂停少林寺内的一切职务,相关部门正在对他涉嫌挪用资金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少林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回应称,“会全力配合调查,给信众一个交代”。中国佛教协会后续还出台了《关于加强佛教教职人员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寺院严格核查僧人的戒律遵守情况,重点检查资金使用和个人作风问题。
有网友发现,少林寺官网已经删除了所有涉及释永信的文章和照片,显然是在努力修复被影响的形象。还有信众表示,“虽然难过,但佛教协会的处理是对的,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释永信的事给佛教界敲了个响当当的警钟——不管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违反戒律和法律。佛教协会的处理很及时,注销戒牒是维护佛教尊严的必要手段。
我觉得各地寺院应该以此为鉴,加强对僧人的日常管理:比如定期开展戒律学习,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别让权力变成“自留地”。也想对信众说,真正的佛教是清净、慈悲的,别因为个别人的错误就否定整个宗教,要相信佛教协会能管好自己的人
释永信1999年开始担任少林寺住持,算是“老资格”了。期间他推动了少林寺的商业化转型,比如开设武校、搞文旅项目、注册“少林寺”商标,让少林寺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也引来不少争议——有人说“商业化让少林寺变味了”。
没想到他却利用这些商业化项目的漏洞,挪用资金。比如少林寺的“禅修体验营”项目,门票收入本应归寺院所有,可他却把部分钱转到了自己的私人账户。另外,之前也有个别寺院的僧人因喝酒、吃肉被处罚,但像他这样涉及刑事犯罪和“色戒”的情况,还是佛教界近年来最严重的一起。
这次佛教协会注销他的戒牒,不仅是处罚他个人,更是给所有僧人立规矩:“商业化可以,但不能碰戒律和法律的红线”。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