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九三阅兵三重大意义!其中之一与日本恶心国人的《投降诏书》有关

李满 · 2025-8-31 08:44:13
“秀肌肉”,即将拉开的九三大阅兵,绝不仅仅是这个意义。结合日本的《终战诏书》,也就是日本实际意义上的《投降诏书》来看,这次大阅兵起码有三大意义。其中之一就是:让日本和全世界知道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叙事,我们不需要别人定义我们的胜利。
接下来,我们就从日本《投降诏书》说起,先讲讲这次九三阅兵,展示中国自己的历史叙事的这层意义。
九三阅兵,对应的是1945年9月3日,这个日期,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月15日,相差了19天,和日本签署投降书的时间9月2日也相差了一天,可以说:这个日期,是一个单独出来的日期。
中国之所以在这一天,而不是在8月15日,或者9月2日举行庆祝胜利大阅兵,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是:日本虽然在8月15日这天,公布了实际上的《投降诏书》,也就是《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这之后,中国战场的战争仍旧在继续。也就是并未停战。
1.jpeg
裕仁天皇起草的《终战诏书》
所以,哪怕全世界都认8月15日是抗战胜利日,中国也不认,因为中国战场在此后并未真正停战。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所谓《终战诏书》虽是实际的《投降诏书》,但这份诏书里,没有一个“降”字,这份诏书通篇都在强调他们是迫于国际大势,出于大局考虑,所以答应四国,即美国、中国、英国、苏联要求,停止战争。请看《诏书》第一句原文:
“朕深鉴世界之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措置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臣民:朕使帝国政府,对米、英、支、苏四国,通告受诺其共同宣言之旨。”
2.png
《终战诏书》开头部分
诏书还始终将中国称为“支”,这根本就是不认输,在表现其嚣张气焰。这份诏书日文原文一共816个字,翻遍原文,却找不到投降、战败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汇。
同时,明明是投降书,日本却还在斥责美国使用原子弹残杀无辜,破坏人类文明。更为气人的是,日本还完全不承认自己是侵略者,反而诬陷美苏中是侵略者。请看这句:
“加之敌新使用残虐爆弹,频杀伤无辜;惨害所及,真至不可测。而尚继续交战,终不仅招来我民族之灭亡,延而可破却人类文明。”
更让人愤怒的是,《终战诏书》还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将他们发动的罪恶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说成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将日本伪装成和平使者,请看这几句:
“朕对与帝国共终始协力于东亚解放之诸盟邦,不得不表遗憾之意……尔臣民之衷情,朕善知之。然时运所趋,朕堪所难堪、忍所难忍,欲以为万世开太平。”
3.png
裕仁天皇手持《终战诏书》
到此,大家便明白,中国不可能在8月15日庆祝抗战胜利的原因了。因为这一天,我们根本就还没有胜利,实际上,《终战诏书》虽象征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却并不具备真正的国际法律效应,因为,国际上的真正停战,是需要各国派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才算是具备法律效应了。
9月2日,也没有被中国选为庆祝日,因为这一天,日本在中国的战争虽然全面停止了,但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消息,是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才传到国内,国民才开始放假庆祝的。
4.jpeg

所以,在中国人自己的历史记忆里,9月3日,才是抗战胜利纪念日。
另一方面,我们的大阅兵不选择9月2日,本质上是因为,9月2日的投降仪式,是在美国军舰上举行,这是美国主导战后秩序的标志。我们选择这一天去大阅兵,等于承认我们是在美国的安排下取得胜利的,这显然是视先辈付出的鲜血和牺牲于不顾。
选择9月3日阅兵,其背后深意在于:我们想用这种方式强调,我们的胜利不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下取得的胜利,而是靠自己国家的军民的顽强抵抗,才换来的胜利。这一选择,是对中国为抗战伤亡的3500多万军民的致敬。
长久以来,尤其在中国还不够强大时,我们一直生活在西方的话语体系里,在他们的体系里,中国抗战胜利有美西方的功劳,有人甚至大言不惭地说:如果不是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日本就不可能投降。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实际上,中国开始全民族统一战线,并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后,我们就无比确定胜利一定会到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仅仅是让抗战胜利提前一些时日,而并非决定因素。其真正的决定因素,乃是中国持续14年的坚持抗战。
5.png
中国抗战将士抓拍照
真正的话语权,从来只有强者能掌握。如今的中国,其军事能力已经足够强大,甚至可以让美西方震颤,那么此时,无疑就是我们借机把握话语权的最佳时机。
接下来,中国选择在9月3日大阅兵,这个特殊日期,就是在强调我们自己把握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就是:中国的抗战胜利,不是靠美西方主导,而是靠自己的坚持抗战得来。中国人对抗战,有自己的历史叙事,且不受任何干扰。同时,你日本至始至终不承认侵略的事实,我们也不认,既不认,你们试图以此发动任何形式的战争,我们都将坚决予以还击。
从心理、哲学层面来说,选择9月3日大阅兵,是在强化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以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来证实先辈们的付出。这一步,极其有必要。
九三大阅兵的第二个大意义,是由阅兵的内容决定的。它的内容注定,此次阅兵,美国将进一步认识到他们的武器装备已经落后,而其他国家将在认识到中国有多先进的同时,进一步和中国搞好关系。
我们具体看此次阅兵的内容,此次阅兵,参阅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它将给全世界的震撼也将是绝无仅有。
此次阅兵将有多震撼,我们可以透过军事博主的反应来看。阅兵的新型装备仅仅提前透露一点点后,各大论坛的军事博主就由之前的侃侃而谈、挥斥方遒,到目瞪口呆、语无伦次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这些所谓“专家”,根本没见过,根本不知道怎么解读。足见这次阅兵新型装备有多大的杀伤力。
6.png
中国大阅兵
根据目前报道出来的消息,这次阅兵的参阅装备有三大特点,一是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比如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
其次则是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受阅,比如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第三、集中亮相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
我们光是从“战略重器”、“高超精打”八个字,就能感觉到此次阅兵将会颠覆我们,颠覆我们过去对国防装备的传统认知,同时,此次阅兵,也会在国际上进一步强化中国军事大国、强国的形象。让美西方不再有想要乱来的心思,他们不乱来,中国就能赢得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
7.png

8.png
2015年中国九三阅兵现场
同时,九三阅兵后,各国在面对类似关税战这样的霸权主义,想要去对抗时,也会不再如以前那样害怕,因为他们至少知道,眼下的世界,已经不完全由美国说了算了,因为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了。如此,中国想要团结其他国家去对抗美国霸权,势必也会更加容易。
一句话,此次九三阅兵,能让中国往后的路更加好走,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九三大阅兵的第三个大意义,是由阅兵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某种程度上,中国的阅兵,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祭祀。
《左传》里有这么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一国的大事,就是祭祀与打仗。”“祀”之所以成为一国的大事,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能通过祭祀,缅怀祖先,增强内部凝聚力”。
回到即将到来的此次九三大阅兵,有很多环节其实是在缅怀,比如邀请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民兵等以及抗战烈士亲属到天安门观礼等,都是在缅怀先烈,去向内部凝聚力。
九三阅兵是秀肌肉,但它更多的是秀给自己人看,对外主要是起宣传正义立场效果、立人设,方便以后出师有名。
增强内部凝聚力的核心途径有四个,第一是唤醒共同历史记忆,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这点,毋庸置疑。
第二是展示国家实力,提振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点,阅兵的内容可以保障,可以想象,当国产最新型战机呼啸而过,当军容严整的方阵铿锵行进时,如此直观被展示的国家强大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能不以强大视觉冲击,转化为每个公民内心的安全感和自豪感、自信吗?
当国家强大到让每个人脸上有光时,向心力就来了,这类似于家族中有强大的存在,能让家族更加有凝聚力。家族如此,国家亦如此。
第三是塑造英雄楷模,弘扬核心价值,提供精神纽带。阅兵场上将出现的,不论是观礼台上的抗战老兵等,还是受阅官兵们,他们都是全社会敬仰和学习的榜样,也是凝聚人心的符号。
9.jpeg
2015年九三阅兵现场抗战老兵
第四是创造共同参与体验,形成情感共振。此次阅兵,将以盛大的电视和网络直播形式进行,它将创造一个“媒介事件”,无疑,它将让数以亿计的国民同一时间、共同关注同一件大事,这便是共同参与体验,其背后看不见的情感共振,最终将成为内部凝聚力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2025年即将来临的九三阅兵的三个重大意义。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除了以上三大意义,它还将具有传递“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作用,以及告知全世界“新的国际秩序正在重塑,旧的霸权体系日益瓦解”的作用等等。
关于九三阅兵,我们将持续关注!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