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一场震撼世界的综合演练在夜色中有序推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大阅兵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整个流程已然成熟,气氛庄严肃穆。
就在此时,大洋彼岸传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9月3日当天,于白宫会见波兰新任总统纳夫罗茨基。这一安排坐实了外界此前的猜测——特朗普不会出现在北京的观礼台上。
这场被全球关注的纪念盛典,特朗普为何选择缺席?中方是否早已预料到这一变化?而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外交博弈和战略布局?
特朗普的决定有着许多考虑。早在中方还在筹备阅兵流程之际,关于是否邀请特朗普便已成为外媒密切关注的话题。
尽管多家媒体透露中方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阅兵观礼,甚至传出中美俄三方会晤的设想,但中方始终保持克制,既未公开邀请特朗普本人,也未透露具体来宾名单,仅表示将邀请包括美方人士在内的外国嘉宾。
特朗普的模糊处理方式,是一种高明的外交策略。中方深知特朗普行事不可预测,言辞反复无常,若贸然官宣邀请,极可能陷入被动。于是选择模糊邀请对象,以“美方代表”替代“特朗普本人”,给足美方面子,也为自身留下充足回旋空间。
6月初,中美高层曾进行一次通话,中方在通话中发出了正式访华邀请。特朗普也亲口承认收到了邀请,并表示将在“某个时候”访问中国。但话音未落,他便在第三轮中美经贸谈判结束后突然改口,声称“不会主动请求访华”,只在“中方再次发出正式邀请”的前提下才考虑访问。
这番言辞令外界一头雾水。特朗普的态度一日三变,几乎成了国际舞台上的“惯性表演”。正当各方揣测他是否会最终现身北京时,他又提出了新的条件——只有在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的情况下,他才愿意在年底前与中方会面。
中方并未对此做出正面回应。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目前没有可提供的消息”,而我驻美大使馆也仅称“将邀请包括美方代表在内的嘉宾”,一再回避特朗普的名字。这种审慎处理方式,既避免了因特朗普“放鸽子”而尴尬,也展示出中国在国际外交中的从容与沉稳。
8月5日,特朗普通过媒体对外宣布新条件。他不仅将访华与贸易协议绑定,还提出中方必须减少从俄罗斯与伊朗的能源进口,并增加从美国的采购。更有甚者,美方还提出了若干附加要求,包括出售TikTok股权、放宽芯片出口限制等,这些条件直指中国的主权与核心利益。
中国对此毫不退让。外交部强硬回应:“能源合作属于国家主权,反对任何第三方干预。”面对美方的“捆绑式”谈判策略,中方坚持自主发展路径,拒绝将国家利益作为交易筹码。
在中美瑞典第三轮谈判中,双方虽就关税延期达成一致,但核心矛盾并未解决。美方始终未对高端AI芯片解禁,稀土出口同样被中方牢牢控制。中方仅为特斯拉发放了临时民用稀土许可证,军事领域依旧严控不放。
面对中方的“滴水不漏”,特朗普团队开始焦躁不安。在没有贸易协议的情况下,他公开否认曾主动寻求访华,并不断以“会面无意义”搪塞媒体提问。在这种背景下,中方自然无需为其预留观礼席。
中方对此早有准备。在8月9日至10日的夜间阅兵演练中,约2.2万人参加,包括陆海空三军官兵、群众方阵、文艺团体及安保、通信、医疗等配套力量,各项流程井然有序,场面宏大。
演练涵盖分列式、装备展示、群众游行、文艺表演、安保封控、媒体直播等全部环节,甚至连礼炮鸣放、灯光调度、交通疏导都一一细致演练,确保正式阅兵当天无缝衔接、万无一失。
这种超高规格的筹备工作,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组织能力,也体现出中方对国际舆论的重视。阅兵不仅是纪念抗战胜利的仪式,更是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普京、武契奇、菲佐等多国领导人纷纷确认出席阅兵活动,其中普京更是打破以往出访不超过3天的惯例,决定在中国停留4天,涵盖能源谈判、科技合作与多边会议,显示出俄中关系的高水平互动。
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谈判也将在此期间推进,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超过40%。俄罗斯向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有望翻倍,这无疑打破了美国试图通过能源控制中国的战略图谋。
与此同时,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也在8月如期举行。双方不仅展开联合反导、防空打击科目演练,还首次共享雷达数据与空中目标信息,防务协同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美方试图通过贸易协议限制中国技术发展与能源进口,但中方早已做好应对。澳洲稀土虽出口美国,但必须经马来西亚中资工厂精炼,美国军工若切断中国,等于自毁命脉。
国内方面,中国能源结构已完成关键调整。美国对华原油出口归零已连续4个月,俄罗斯与伊朗的供应链稳定,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数据显示,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超52%,美元能源支付体系出现松动。
这些深层次的战略布局,是中方在外交博弈中的底气所在。元首外交也并未被完全排除在外。8月8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特朗普将出席10月26日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峰会,中美领导人有望在第三国实现“顺势会面”。
这种多边框架下的会晤,既可规避国内政治压力,又能灵活推进谈判进程。东南亚国家地缘位置特殊,马来西亚等国在中美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为中美关系提供了喘息空间。
尽管特朗普一再以贸易协议为前提,将访华降格为外交筹码,但中方并未被其节奏带动。外交部一句“目前没有可提供消息”,既是回应也蕴含坚定立场。
中方深知,真正的外交不是靠“恩赐式访问”达成的,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特朗普若真想与中国达成协议,就必须拿出诚意,而不是不断加码条件,将国家间合作当成讨价还价的交易场。
中国阅兵的聚光灯,不会为谁而等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中国展现的是实力,是耐心,更是战略智慧。特朗普未出席九三阅兵,不是中方的缺憾,而是美方失去的机遇。中方所留的一手,不仅保全了外交体面,更体现出大国应有的沉稳与从容。
信息来源:
[1]特朗普回应“访华计划” 环球时报
[2]特朗普称已收到访华邀请,外交部回应 极目新闻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