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新住持改革成果显著,官媒再发声,三大变化揭开释永信“遮羞布”

篮球数字话 · 2025-9-2 00:42:53
1.jpeg

少林寺山门前,曾经排队的扫码功德箱一夜之间消失,地面干净得反光
凌晨4点,少林寺钟鼓齐鸣,却不是为游客表演。僧人们披着灰色僧袍,齐刷刷跪在佛前。一个月前,这里还是“扫码请香”最密集的景区:69元平安香、9990元全家福香,武僧举着收款码合影,方丈室门口的对联暗藏“永信方丈”四字。38年,释永信把千年古刹做成了商业帝国,连他弟弟的字画都能卖出天价。
2.jpeg

7月27日,一纸通报——释永信被注销戒牒、接受调查;两天后,59岁的印乐法师从白马寺赶来,接过了袈裟,也接过了烂摊子。
3.jpeg

印乐的第一把火,烧向“钱”。高价香摊全部撤走,功德箱贴上封条,淘宝店“少林欢喜地”连夜下架。


4.jpeg

第二把火,烧向“人”。曾经靠直播打赏月入六位数的“武僧”被收回手机,演武场从收费表演变回清修场;不愿守新规矩的几十名僧人选择离开,也有几十名新面孔从白马寺赶来。


5.jpeg

第三把火,烧向“心”。凌晨4点早课、下午种地习武、免费斋饭重新提上日程。印乐把白马寺“农禅结合”的模板搬来:僧人种地,游客领菜,方丈室门口的对联换成“万古是非浑若梦,一句弥陀作大舟”。
• 导游范姐发现,原本30%的提成没了,抱怨“清净了,钱包瘪了”。
• 离开的僧人在网上发视频,“控诉”新住持“不给人留活路”。
• 舆论场两派吵翻:一边鼓掌“终于赶走铜臭味”,一边担心“断了收入,千年古刹怎么养?”
8月15日,官媒《环球时报》头版发文《少林寺的三大变化》,用“遮羞布”三个字给释永信时代盖棺定论。流量瞬间爆炸,#少林寺新住持掀桌子# 冲上头条热榜。
6.jpeg

游客暴增,但寺内收入归零。义工阿姨悄悄问印乐:“下个月电费怎么办?”印乐没回答,只在晚课后带着僧人把白天收的豆子装进布袋,写上“自取”。
7.jpeg

8月30日,少林寺公布第一份“透明账本”:取消收费一月,门票收入持平,社会自发捐款反而上涨37%。最意外的是,免费领到的禅茶、书签在抖音刷屏,“去少林寺薅羊毛”成了新梗,景区客流同比提升12%。
8.jpeg

方丈室外的铁皮围挡被拆除,门口却不再立碑,只留一块空白木牌。印乐说:“留白,是给后人写的。”
9.jpeg

而对于屏幕前的你我——那些25-35岁、卡在职场瓶颈的打工人,少林寺的30天巨变像一记当头棒喝:
• 当旧模式靠“收割焦虑”赚钱时,新模式用“真诚”反而赢得更大市场。
• 砍掉既得利益固然疼,但长痛不如短痛。
• 最重要的,是敢于对38年的“舒适圈”说再见。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