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非洲红泥族:以“赤裸”为美,女人几乎从不洗澡,男人难活到15岁

乐观的面条mJ · 5 天前
有些事儿,想想就觉得奇怪——咱们这边说起进步,天天都在讨论5G换个手机,菜场扫码付款,没事买个空气炸锅吃薯条。可同一时刻,世界那头,还有人家照样用树枝搭房子,用泥巴和牛粪“装修”,一辈子从来不洗澡。这不是科幻,这是现实。非洲的辛巴族,你要说原始,也不是吓唬你的。在现代人眼里,他们的日子像是把时钟往回拨了几千年,让人忍不住问:“都什么年代了,还能那么活?”
1.jpeg

说辛巴族,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听着“红泥人”这个名头开始满脑子遐想的。他们真名确实叫辛巴族,红泥只是外人起的名字,光听着有点土,其实人家原本挺讲究。几百年前,辛巴族还风光着呢,在纳米比亚周边跑牧放牛,财大气粗,谁敢欺负?后来形势一变,他们就像是把自己藏到树枝草叶缝里,别人越文明,他们越原始,偏偏顶着世界的探照灯也不改老习惯。
这一族特殊处多了:母系社会,话事权都在女人手里。你让男的去选首领,那是笑话——辛巴女人不单是持家,她们一手管家族、一手捏习俗,日常里瞅着“红泥裹身”的劲头,胆气比谁都壮。家里男的,丛林里说走就走,回来带几块兽皮算丰收,死早也成了习惯——18岁已算“不老松”,好多孩子还没学会说“爸爸”,父亲就被豹子吃了。问当地女人咋看,她们大多带着点苦涩,“天命吧,我们瞎琢磨也没用。”这种宿命感,在村子里飓风扫过一样,隐隐约约,却始终在场。
2.jpeg

辛巴人的住房,说是屋子,其实就是几根树枝七扭八拗地搭成个小窝。牛粪和泥巴一搅,这味道、这手感,搁城里能吓跑半条街人。顶多几张兽皮铺在地上,全家大小围一起,一到晚上钻进去不是睡觉,是挤着取暖——谁家牛丢了,半村子资助找,不是讲情,是命运绑一块。要是真遇着旱年,那块兽皮,今儿躺着,明儿就得剁进锅里煮,撑上几口饿饭。现代人说极限生存,辛巴人说这就是正常周末。
就算现代文明不断渗过去,两三年新的水泵装到了村头,一群好奇游客探头探脑,辛巴人对外界依旧是一知半解。说白了,连自己的国名——纳米比亚,很多年长点儿的辛巴人都喊不准确。小孩子见着游客的拍照机器,会拉拉大人的手问:“那是什么?能吃吗?”有一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乡里,带了两袋方便面,老婆看他把面当水煮,叹了口气:“我们打猎忘了带调料,没你会生活。”现代和原始,在村口的土墙上,像印子和油漆,贴着又分明。
3.jpeg

但辛巴人并不是出了森林就什么都懂了。他们外出工作,一回到村子,很快又把外面的规矩扔在脑后,重新裹上红泥,换回原始的打扮。有人说是怀旧,其实更多是一种本能。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种自豪,就算一间新建的小屋还留着水泥味,里面还是垫兽皮,外人劝用床垫,辛巴人摇头,“太软了,睡得不踏实。”那种骨子里的固执,从母亲传到女儿,从村东走到村西,无处不在。
辛巴人“以赤裸为美”,这话没夸张。他们男人女人,大部分都不上身,甚至成年一年四季都见不到布衣。我们常说这种习惯“野蛮”,但对他们来说,裸露才是尊重自然,布料反倒是遮羞。要是在他们村里硬穿衣服,倒像是示弱,孩子都能嘲笑你怂。比起捂得严严实实,他们更喜欢晒着皮肤,和红泥融为一体,有种说不出来的自由。如果你带着都市小心思去体验,十成十会被看作外行:在这里,过安检是没衣服脱得,顶多把泥巴擦一擦。
4.jpeg

说到这红泥,其实就是从附近山坡刨出来的红色矿石,拿到手细磨成粉,再拌点牛油狗油。女人们一团团地涂在身上,从头到脚,连发辫都不落下。有人问她们,“涂这么多不黏吗?”女人会乐呵呵地说:“你们那叫护肤霜,我们用泥巴都能挡太阳。”纳米比亚这一带天旱得很,水比金贵,根本不舍得拿来洗澡。红泥成了她们的掩护层,防晒隔热,防虫咬,也顶一半化妆品。年轻姑娘涂红泥,也争自己的风采。谁要不用,逢年过节都会被邻居念叨,好比咱们这边姑娘出门不画眉,老妈妈嫌弃一样。
有人可能好奇,既然不洗澡,那身上的味儿怎么遮?辛巴女人有自个的法子——找来一种叫“奥姆本杜”的草药,把它捣成末,烧出烟雾。每天早晨,大伙儿轮流围着火堆熏身,衣服上、头发里,全都是淡淡的香气。偶尔清晨,我见过几个小姑娘围着奶奶,学着怎么对着烟转身,那场景,很像我们小时候母亲帮着扎小辫,说起来是清洁,实际是亲情的传递。
5.jpeg

男辛巴人的短命,说是族内传承基因,更多还是家里贫困和野外危险。辛巴男人打猎,一去三天,有时饿得前胸贴后背,只靠点野果和昆虫顶命。那林子里猎豹、鬣狗扎堆,稍不留神就成了食物链下层。村里女人收到男人没回来的消息,脸上不见悲恸,却总有些说不出的冷静——活着的忙着养娃,死去的留在火堆边。日子一天天过,好像伤心也是一种习惯。
人口减少,对辛巴人来说并非新鲜事。大伙儿各家各姓,为防止血缘过近,村里偶尔组织换婚,找远点儿的亲戚拉家带口,算一门“联姻”。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近亲成婚,小宝宝许多活不到成年。外界劝他们改变习俗,辛巴女人坐在泥地上听着,只是用发辫挡住眼睛:“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过来的。”有一丝倔强,也有点无奈。
6.jpeg

这两年,辛巴村子的变革悄悄多了起来。有人在镇子上买回二手电筒,有人试着让孩子上完小学。年轻姑娘们偶尔穿起现代衣服,拍照发给在城市打工的亲人,笑声里带点新鲜的味道。可是等到传统仪式或者节庆,那些牛皮短裙还是会重新穿上,火堆边还是红泥女人们的天地。
辛巴人的存续,如今只剩两万多。他们的生活像是一个现实的悖论:既渴望融入现代,又总能回到祖辈的老路上。旁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都快消失了,坚持有啥用?”可辛巴族的人用一天一天的生活守住了自己的规矩,哪怕有一丝变更,也不肯归顺。他们真实地活着,不管你看得顺不顺眼。
我有时候悄悄想,等再过几十年,是不是没了这些辛巴红泥女人?是不是他们的歌声会被手机铃声盖过?这世界多彩好看,但要是谁能多年之后在某个旧照片里,还能认出那张贴着红泥的脸,大约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吧。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