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非洲红泥族:以“赤裸”为美,女人几乎从不洗澡,男人难活到15岁

墨渡熊心 · 12 小时前
在非洲大陆的西南角,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让人既好奇又感慨。这个部落就是红泥族,也叫辛巴族(Himba),他们居住在纳米比亚北部一个叫库内内地区的地方。
1.png

这里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资源稀缺,但红泥族却在这里生存了几个世纪,保持着几百年前的传统,几乎没有被现代文明改变太多。今天,他们的人口大约只有2万左右,是非洲少数仍生存原始生活方式的民族之一。
红泥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配景

2.png

红泥族生活的库内内地区,位于纳米比亚的西北部,靠近安哥拉疆域。这片土地多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年降雨量少得可怜,平均不到300毫米。放眼望去,除了稀疏的灌木丛和偶尔出现的野生动物,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这样的环境对生存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但红泥族却适应了下来。
3.png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那时候,红泥族的祖先从安哥拉高原南下,来到现在的纳米比亚。据说他们最早是游牧民族,靠放牧牛羊为生,在非洲大草原上也算得上富庶。
后来因为战争、干旱和殖民者的到来,他们被迫退到更偏僻的丛林和荒漠地带,慢慢与外界隔绝。到了今天,他们的生活方式跟500年前差别不大,依然以游牧为主,靠牲畜和少量种植维系生计。
4.png

红泥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

红泥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的外表和生活习惯。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几乎都不穿什么衣服,只在腰间围一块兽皮或者布料。对他们来说,赤裸的身体不是羞耻,反而是美的象征。他们觉得,露着身体是跟大自然最直接的联系,是人与环境和谐的一种体现。这种观念跟现代社会完全不一样,但对红泥族来说,这是他们文化里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5.png

说到红泥族的文化,就不得不提他们的“红泥”。这种红泥是用当地的红色赭石磨成粉,再混上羊脂做成的。因为水太珍贵,女人几乎从不洗澡,而是每天早上把红泥涂满全身,连头发都不放过。
涂上红泥后,她们的皮肤和头发会酿成醒目的红色,看起来有点像雕塑。这种红泥不只是装饰用,它还能挡住烈日的炙烤,防蚊虫叮咬,甚至还能锁住皮肤的水分,让皮肤不那么干裂。在沙漠里,这是个很实用的办法。
6.png

除了红泥,红泥族的女人还会用一种当地的香料植物来“洗澡”。她们把这种植物点燃,熏出香味,然后让烟熏遍全身,用来去掉身上的汗味和异味。这种方法听起来挺原始,但对她们来说,这就是日常的清洁方式。她们的头发也很有特色,编成很多细小的辫子,辫子末端会涂上红泥,有时还加点装饰,好比珠子或者动物毛发。
7.png

红泥族的饮食很简单,主要靠牲畜提供。他们养牛、羊和少量的骆驼,平时吃肉、喝奶,有时候会用小米或者玉米做点粥。肉一般是烤着吃,不太讲究调料,能填饱肚子就行。因为水少,他们喝水也很节约,更多时候靠牲畜的奶增补水分。种地对他们来说不太现实,土地太干,能种的东西不多,所以牲畜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8.png

他们的房子也很简陋,用树枝和泥巴搭成圆形的小屋,屋顶铺上干草。这样的房子挡不住大风大雨,但对红泥族来说,能遮太阳就够了。每天的生活基本围着放牧转,天亮就出门,天黑才回来,节奏慢而规律。
红泥族的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

在红泥族里,男人和女人的分工很清楚。男人负责外出打猎、放牧牲畜,还要掩护部落不受野兽或者外来威胁。女人则留在家里,带孩子、做饭、收拾屋子,还要负责挤奶和处理牲畜产品。这种分工听着挺传统,但在他们那种环境下,其实是最实际的生存方式。
9.png

红泥族的男人日子不好过。统计说,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15岁左右,能活到18岁就算长寿了。这听起来很夸张,但背后有原因。首先,打猎和放牧风险高,野兽袭击或者摔伤是常事。其次,部落里近亲结婚多,遗传病不少,身体素质受影响。再加上没有现代医疗,生病或者受伤基本靠自己扛,能活下来全看运气。男人的寿命短,也让部落里女人数量比男人多一些。
10.png

红泥族实行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好几个老婆。不过,每个老婆都要有自己的房子,所以男人得不停盖房子,压力不小。通常,一个男人先娶第一个老婆,生了孩子后,如果牲畜多、条件好,就能再娶。这种家庭结构听着挺特别,但在他们那是为了生存需要。一个男人多几个老婆,能生更多孩子,劳动力就多,部落也能延续下去。
女人在家庭里地位不低,尤其是年纪大的女人,往往能管家务大事。孩子生下来归妈妈带,但整个部落的人都会资助照看,很有集体感。
11.png

红泥族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现在的红泥族,日子比以前更难过了。现代社会离他们越来越近,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一方面,旅游业发展快,很多外国人跑来看他们的生活,带了点收入。他们卖点手工制品,好比珠子项链、红泥工艺品,能换点钱买必须品。另一方面,游客多了,他们的传统也被打扰,有人开始觉得赤裸不好意思,甚至穿上现代衣服。
12.jpeg

医疗和教育也慢慢进来。一些公益组织给红泥族带去药品和医生,孩子生病的死亡率降了点。但现代医疗究竟有限,离彻底改变还远。学校也建了几个,可去的人不多,大人觉得孩子放牧比读书重要,年轻人也怕学了东西就回不了部落。
气候变革是另一个大问题。纳米比亚的干旱越来越严重,草场变少,牲畜养不活,红泥族的生活根基动摇了。好多年轻人看不下去了,跑去城里打工,学着用手机、穿T恤,回来的人越来越少。
13.png

红泥族不完全排斥现代东西。他们有人开始用塑料桶装水,有人穿上运动鞋,但红泥和赤裸的习惯还在坚持。这种新旧交织的样子,挺有意思。他们想保住自己的文化,可又没法完全躲开外面的世界。
以后红泥族会酿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可能过几十年,他们会跟现代社会融在一起,赤裸和红泥酿成老一辈的回忆;也可能他们还能守住传统,继续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活下去。不管怎么样,他们的存在都让人看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多不一样。
14.png

红泥族的故事,不只是一个部落的生存记录。它让我们想想,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在他们眼里,赤裸是自然,红泥是掩护,不洗澡也能活得好好的。跟现代人比,他们活得艰难,可也简单直接。他们的文化跟我们差得远,但一样有自己的道理。
15.jpeg

全球化把世界连得越来越紧,像红泥族这样的群体却提醒我们,文化不是只有一种样子。尊重他们的传统,不是让他们停在过去,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怎么走下去。我们看红泥族,也是在看人类有多能适应,多会活出自己的路。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