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个日日夜夜
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训练
每天两万多次的踢腿
从春季到秋季
变化的是肤色,不变的是信仰
从备战到受阅
坚守的是梦想,完成的是使命
2019年10月1日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
在北京隆重举行
当一个个受阅方队走过天安门
举世瞩目,无限荣耀
这其中有五名受阅人员
来自武警安徽省总队
他们是:
武警安徽省总队副参谋长 仇浩军
武警安徽省总队参谋部参谋 尹 伟
武警安徽省总队参谋部参谋 张来军
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士官 曹曦月
武警安徽省总队新兵 王培艳
今天上午,史胜林司令员、卢凌保政委与众官兵一同迎接受阅人员归建,并对受阅人员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切关怀。
首长为受阅人员送上鲜花
也送上了全体官兵的肯定和鼓舞
“走,我们上去聊聊!”
史胜林司令员
在听完受阅人员的报告后
他指出
你们此次接受领袖和全国人民检阅,无上荣光!
阅兵精神是对现代化武装力量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对不忘初心使命的庄严宣誓、是对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后作风建设的综合呈现、是对部队战斗精神的精彩展放。
你们经历了两百余天的辛苦劳累,把全总队官兵的期望带进了阅兵村,最后载誉而归,可喜可贺!
今天,我们分享着你们的喜悦与自豪,希望你们引领带动,把阅兵精神内化为坚定信念的意志、转化为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信心、催化为争创一流的动力,并深刻领悟落实卢政委提出的4个“不负”,以饱满的态度继续为部队建设添砖加瓦!
卢凌保政委
充分肯定了受阅人员的优异表现
他高兴地说道
首先是欢迎,我代表总队党委机关和全体官兵欢迎你们回家!
其次是祝贺,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国庆阅兵任务!此次阅兵全民振奋、举国欢庆。领导指挥方队、文职人员方队首次亮相,也是安徽总队首次多人参与阅兵。
国庆之际,我观看了阅兵之盛世,启发颇多,于是借机以“不负我们的时代”为题给全总队官兵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你们最后均能成为正式受阅人员,实则不易,祝贺你们!
最后是希望,希望你们把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吃苦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绝对忠诚的品格坚守好发扬好,并通过你们身上体现出的阅兵精神,激发官兵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和争创一流总队的斗志!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
备战阅兵七个月
有苦、有累、有伤、有痛
他们寄托着家人的期望
更承载着单位的荣耀
磨砺成剑,苦寒见梅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倾听他们的故事
总队副参谋长 仇浩军
1989年入伍
领导指挥方队
第2排面
知非之年又何妨?做表率,争先锋
阅兵场上竞风流,获荣誉,得荣光
作为一名老兵,仇浩军从来没想到自己还会有幸站在阅兵场上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由于方队内年龄差距较大,从28岁到59岁,要想整齐划一,年龄大的受阅者们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和年轻人的动作标准持平。身体状况差、伤痛频发,动作的接受程度也远比不上方队内较年轻的受阅者,这让仇浩军觉得压力很大。回想起备战阅兵的六个月,膝盖、脚踝经常是红肿的,但一看到那些将军们还在坚持着,仇浩军就有痛忍着、有病扛着,绝不拖集体的后腿。
仇浩军的脸颊上被阳光晒出了明显的分界线,他打趣道:“因为要戴帽带呀!这很多人都有,那些本来就皮肤白的人,比我还明显嘞!”他幽默地将帽子形容为“紧箍咒”,并说道:“一戴上帽子,整个人马上就紧张起来了。”
总结自己备战阅兵这六个月,仇浩军用一个词形容了这一过程:“坚持!”他想着要接受党和人民以及习主席的检阅,这是无上荣光,必须坚持;他想着总队党委和全体官兵对自己的期待,自己承载着总队的荣誉,必须坚持;他想着家人对自己默默地支持,必须坚持!
总队参谋部参谋 尹伟
2008年入伍
领导指挥方队
第12排面
同台竞技方知相差甚远
不甘落后造就训练标兵
作为领导指挥方队中较为年轻的一员,每每面对50%的淘汰率,想到自己身边的战友都是各个单位指挥机构的人才,尹伟倍感压力。
“再苦再累,荣誉至上”成为了支撑尹伟坚持下去的理由。作为一名军人,荣誉感和使命感充斥着尹伟的内心,他知道自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扛得起首长和家人的期望。
但进步的路途总是会出现沟壑。今年5月,面对又一次50%的大淘汰时,尹伟受伤了。两个脚踝全部肿了起来,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痛,想到可能因为受伤错过了阅兵这次难得的机会,内心的压力压得尹伟喘不过气。在几个翻来覆去的夜晚过后,不甘落后的尹伟在电话中让新婚妻子寄来了药品和绷带。
苦心人,天不负。就这样,缠着绷带、利用休息间隙抹药的尹伟,顺利的地通过了考核,最终站在了阅兵场上,接受习主席的检阅。他骄傲地说:“作为一名军人,能够代表部队参加习主席的检阅,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誉!”
总队参谋部参谋 张来军
1997年入伍
文职人员方队
第9排面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脱下军装,献身国防
从现役警官转改到文职人员,有幸参加了文职人员方队在阅兵式上的首次亮相,张来军无比荣耀。
回想起自己备战阅兵的七个月,从毅然报名参与选拔,到最后亲历习主席的检阅,“艰辛”,是他对这二百多天的评价。一件件被磨破了的衬衫,每天不少于10个小时的训练,都见证着这名老兵的成长,“每天都有上千次的摆臂,有时真是累到不想吃饭,最好的休息就是立马睡觉。”
“队列训练一直站着,我41岁了,比不上那些年轻人,体力恢复得慢,膝盖、脚踝、腰,好像没有一个地方不疼的,有时候真的站不住了。”张来军自嘲道。但是当他拿出自己训练时的照片时,眼神里尽是骄傲和自豪,身姿挺拔,步履铿锵,一刻也没有松懈过。
张来军感慨道,“接受习主席检阅的那一刻,20米左右的距离,我看到习主席后侧的头发苍白了些许,那一刻我觉得,主席真的太辛苦了。但又正是因为这次阅兵,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如今的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时代了!中国是真的成长起来了!”
总队医院护理士官 曹曦月
2008年入伍
女兵方队
第3排面
作为护士,她尽职尽责
作为女兵,她不畏艰辛
作为母亲,她舍家为国
今年3月,作为“ 宝妈 ”的曹曦月,选择了报名参加阅兵。离开时,孩子才一岁多,又因为胳膊骨折刚做完手术,而丈夫也是因公受伤在家养伤,家里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想到这次任务意义非凡,有国才有家,作为一名军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必定争当先锋。就这样,曹曦月在孩子留恋的眼眸中踏上了列车。
训练时间紧张,手机也不允许使用,到最后甚至一个月都没能联系家人。错过孩子成长的曹曦月,踏进家门时,孩子已经不认识自己了,那一刻,曹曦月的心像是被狠狠地击碎,作为母亲,她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但是曹曦月始终认为,自己做了一名军人该做的事。一次受阅终生光荣,一人受阅全家光荣,她相信孩子懂事以后,也会因为自己的母亲参加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而感到骄傲。
“男兵有血性,我们女兵照样有!军人不分男女!”曹曦月说,“阅兵对我们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提高,它可以锤炼意志品格、砥砺战斗精神。”
圆满结束后,曹曦月哭了。她从未如此骄傲和自豪,她想用实际行动,大声的告诉习主席:祖国由我们守护,请您放心!
新兵 王培艳
2019年入伍
民兵方队
第10排面
梦想让她选择携笔从戎
梦想催她奋力勇敢向前
2018年刚刚考入中华女子学院的王培艳,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在2019年年初听闻民兵方队要从自己的学校抽选部分人员,王培艳十分激动地递交了报名表。
顺利通过选拔后,从没接触过部队训练的王培艳,在备战阅兵时显得十分困难。身体条件跟不上,动作也要从头学。仅仅十七八岁的年纪,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7月,正是备战阅兵最为火热、最为关键的时期,高强度的训练,使王培艳的两个脚踝全部肿胀,想到可能会因为受伤失去参加阅兵的机会,她感到迷茫又无助。
15日的那一天是爷爷的生日,就在前一天晚上,刚刚拿到手机的王培艳接到了爷爷的电话,“孩子,在那边辛苦了,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爷爷为你感到自豪!”王培艳听着爷爷的话,咬了咬牙,她默默地 告诉自己: 一定不能让家人失望 。
于是王培艳忍着疼痛,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备战阅兵!
尽管训练让她多次受伤、疲惫不堪,但也正因为如此,让她对部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阅的瞬间让她真正明白了军人的职责和担当。备战期间,她依旧毅然决然地在入伍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如今王培艳将从阅兵场走进新兵团,她坚信:经历过阅兵这样的锤炼,自己会更加坚强,在从军路上的步伐将更加坚定。
她在最美的年华选择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合格兵!
安徽到北京
一千多公里
他们用了两百多天
将荣誉带到了天安门广场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什么是军人好样子
他们用坚持和拼搏向全世界宣告
祖国,有我们保卫!
让我们一起
为受阅人员点赞!
作者:陈致远 刘馨媛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