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10天从亿元女王到过街老鼠!全智贤塌房还欠上亿违约金?

园园论事 · 前天 06:25
谁能想到,曾靠《来自星星的你》火遍中国、代言费单年超1亿的"国民女神"全智贤,会在短短10天里沦为"过街老鼠"?

从9月中旬剧集丑闻曝光,到9月底三大高奢品牌接连"割席"、股价被下调、影视评分腰斩,这位在中韩两地吸金多年的韩星,用一场彻头彻尾的"翻车",把"利益至上"的真面目袒露得一丝不挂。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不是她第一次踩线——2014年的恒大冰泉争议还没让人忘干净,如今又用更离谱的操作触碰中国市场的"红线",这次,没人再给她留体面。

1.jpeg

一、剧集"三宗罪":赚中国钱,还砸中国碗?


全智贤的"塌房",始于她主演的新剧《狂风圈》。这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作品,没火在剧情,反倒因三处"刻意抹黑"成了众矢之的——每一处都精准踩在文化尊重与事实底线的雷区上。

先说最刺眼的台词争议。剧中她饰演的角色张口就来"中国偏好战争",还阴阳怪气质疑"核弹会落到界限地区"。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历来奉行和平发展理念,疆域稳定更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这种毫无根据的抹黑,与其说是剧情需要,不如说是故意挑事——究竟这部剧本就瞄准亚洲市场,中国观众是重要的收视群体,明知道会引发不满还敢这么拍,背后藏的无非是"赚着中国钱,还想踩中国一脚"的傲慢。

2.jpeg

更离谱的是场景抹黑。剧里标注"中国大连"的镜头,实际取景地是香港的破旧棚户区,拍摄时还特意用灰暗滤镜放大破败感,仿佛大连就是这般模样。更过分的是,剧中会议室铺着红底黄星的地毯,镜头还特意给了角色踩踏的特写——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影射中国国旗,这种低级又恶毒的隐喻,已经不是"无心之失",而是赤裸裸的挑衅。

3.jpeg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文化篡改。全智贤在剧中用怪异的口音朗诵李白的《将进酒》,不仅断句混乱,还把"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名句处理成谐音粗话;更荒唐的是,剧中直接把苏轼的"但愿人长久"伪称为朝鲜诗人所作。中国文化向来是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全智贤作为经常来华活动的韩星,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诗句的归属——这种刻意的文化挪用,本质上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有意思的是,这些争议曝光后,全智贤团队既没道歉,也没解释,只发了个"剧情与演员无关"的模糊声明。可观众不买账:你拿着高片酬主演这部剧,又靠着"中国国民女神"的标签吸金,现在出了问题就想切割?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二、10天连锁反应:从"亿元代言女王"到"违约金上亿"


丑闻发酵的同时,中国市场的"反噬"来得比想象中更快、更狠。全智贤或许没料到,她多年积累的商业价值,会在短短10天里土崩瓦解。

最先动手的是高奢品牌伯爵(PIAGET) 。9月19日,也就是争议曝光的第3天,伯爵就悄悄删除了所有全智贤相关的宣传物料,原本定好的新品预热计划直接叫停——要知道,伯爵2023年刚官宣全智贤为亚太区代言人,当时还特意在中国市场投放了大量广告,如今说断就断,显然是不想被拖下水。

4.jpeg

紧接着是海蓝之谜(La Mer) 。9月20日,海蓝之谜先撤下了中国官网的全智贤形象,可网友不买账,质疑其"只在中国市场删,全球还留着"。迫于舆论压力,海蓝之谜次日直接删除了全球所有平台的全智贤代言内容,彻底"割席"——这种"中国市场优先止损"的操作,也侧面说明中国市场对这些品牌的重要性,没人愿意为了一个有争议的明星放弃这块蛋糕。

5.jpeg

最后是路易威登(LV) 。9月21日,LV关闭了微博小程序里"全智贤"的关键词搜索,还悄悄替换了广告片中她的镜头。要知道,LV和全智贤的合作已经持续5年,此前还多次邀请她参加中国区活动,如今这般"冷处理",等于彻底放弃了这位代言人。

6.jpeg

这三大品牌的解约,直接让全智贤损失惨重。据业内人士透露,全智贤单年在中国市场的代言收入就超1亿元,这次三大高奢解约,直接损失至少8000万元。更糟的是,韩国证券商NH投资证券很快下调了她所属公司的目标股价,下调幅度达11%,理由很直白:"全智贤的中国收入通道已被封堵,后续商业合作会大幅减少。"

除了直接损失,间接影响更致命。她主演的《狂风圈》豆瓣评分从7.1暴跌至4.2分,超过70%的观众给出一星差评,评论区里满是"抵制文化抹黑"的声音;粉丝后援会暂停了集资,反黑站也彻底沉默,曾经的"死忠粉"纷纷脱粉——要知道,韩星的商业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粉丝基础,现在粉丝流失,后续影视资源只会越来越少。

7.jpeg

更让她头疼的是违约金。业内人士透露,全智贤与这些品牌的合约里都有"道德条款",一旦出现损害品牌形象的行为,就要支付1-3倍的代言费作为赔偿。按她单品牌代言费超3000万算,这次违约金可能超1亿元。巧的是,2014年她就因恒大冰泉"水源地争议"赔付过违约金,当时还能靠后续作品翻身,可这次涉及原则问题,想翻身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三、从2014到2024:10年两次踩线,袒露"利益至上"真面目


其实,全智贤的"翻车"早有征兆。2014年,她代言中国品牌恒大冰泉,广告中称"恒大冰泉来自长白山深层水源",可后来被曝光部分水源地并非长白山,引发"虚假宣传"争议。当时恒大冰泉紧急解约,全智贤不仅赔付了违约金,还暂时减少了来华活动——可没过多久,她又借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热度重回中国市场,继续赚得盆满钵满。

8.jpeg

那次争议,还能说是"商业合作中的疏忽",可这次的剧集丑闻,完全是原则问题。从台词抹黑到文化篡改,每一处都透着对中国市场的轻视:既想靠着"国民女神"的标签在中国吸金,又不想尊重中国的文化和事实,这种"双面操作",本质上是"利益至上"的侥幸心理——觉得就算出点小问题,过阵子观众就忘了,还能继续赚钱。

可她算错了两点:一是中国观众对"文化抹黑"的容忍度为零。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观众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追韩星",而是更看重明星的价值观和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一旦触碰"不尊重文化、抹黑国家形象"的红线,就会被彻底抵制;二是中国市场对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的高奢品牌、影视公司都清楚,中国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没人愿意为了一个明星放弃这块蛋糕,所以一旦明星出问题,品牌会第一时间"割席",毫不留情。

四、韩娱的"依赖与轻视":全智贤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全智贤的案例,其实是韩国娱乐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又轻视"矛盾的缩影。

这些年,韩国娱乐产业靠着韩剧、K-pop在中国赚了不少钱:韩剧版权费、演唱会门票、明星代言费,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就拿全智贤来说,她在中国的代言费比在韩国高3倍还多,中国市场几乎是她的"吸金主战场"。可与此同时,部分韩星和韩企又带着莫名的傲慢:要么在作品中刻意抹黑中国,要么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觉得"就算得罪中国观众,还有其他市场"。

9.jpeg

这种"又想赚钱又想挑事"的操作,其实是自断后路。早几年的"限韩令"已经给过韩娱一次警告,可有些韩星和韩企就是不长记性,总觉得"风头过了就能回来"。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中国本土的娱乐产业越来越强,观众有了更多选择,不再依赖韩娱;而且随着"文化安全"意识的提升,对"抹黑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行为会更加警惕,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被彻底挡在门外。

有人问,全智贤之后,还会有韩星犯同样的错吗?恐怕很难说。只要韩国娱乐产业还抱着"依赖中国市场又轻视中国观众"的侥幸心理,就还会有明星踩线。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市场的底线只会越来越清晰:尊重是合作的前提,想赚中国钱,就得先学会尊重中国的文化和事实,否则就算你是"国民女神",也会被瞬间拉下神坛,摔得粉身碎骨。

结语:"女神"塌房背后,是观众的清醒与市场的成熟

全智贤的"10天塌房记",与其说是个人的失败,不如说是中国观众和市场的"成长记"。

以前,我们可能会因为一部剧、一首歌就"盲目追韩星",就算明星出点小问题,也会选择"原谅";可现在,我们更看重明星的价值观,更在意文化尊重——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的"偶像",不仅要有好的作品,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受众和市场。

全智贤的遮羞布被撕碎了,这对所有想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外国明星都是一个警告:中国市场欢迎真正尊重文化、传递正能量的明星,但绝不欢迎"一边赚中国钱,一边砸中国碗"的双面人。

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越来越成熟,这种"靠抹黑博眼球、靠侥幸赚快钱"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而这,或许就是全智贤"塌房"给整个娱乐行业带来的最大启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