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参议员洪迪薇近日狮子大开口,向中国索赔高达3960亿比索,声称中方造成海洋生态破坏。
理由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结果不到24小时,中方直接“反将一军”,让菲律宾政府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索赔无据漏洞百出
洪迪薇作为菲律宾资深政界人物,向来善于制造舆论焦点。这一次,她另辟蹊径的将南海主权争议包装成环保问题,极其阴险。
菲方声称每年损失330亿比索,累积多年形成了这笔巨额款项,特别提及牛轭礁和仙宾礁等区域。
但这个所谓的环境赔偿,却漏洞百出。
菲方的依据是一篇2012年的学术论文,最终计算出每年330亿比索的海洋损失,累积起来得出了巨额索赔。
其中,论文估算每公顷珊瑚礁价值约35万美元,却并非针对南海实地的专业鉴定。
菲方直接套用这篇学术层面的参考文章推算损失,缺乏严谨性。
国际法明确指出,环境损害赔偿需确凿的因果关系证明。菲方无法建立基本的证据链,证明损失由中方活动造成。
洪迪薇将原本属于中国的牛轭礁、仙宾礁等海域,错误地称为“争议地区”。这一错误从根本上动摇了她索赔前提的合法性。
除此之外,参议院决议案是此次索赔的形式,但在菲律宾国内,这类决议案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可见菲方绕过了国际上解决环境纠纷的正规途径,直接高调提出索赔,其目的并非寻求实际赔偿。
自身污染视而不见
就当菲律宾张口问中国索要天价索赔时,却对自身在南海的海洋破坏行为视而不见。
“马德雷山”号军舰自1999年起便非法“坐滩”仁爱礁,前后累计已有26年之多。这么长的时间,残破的船体持续溶解到海水中,对当地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明显损害。
南海生态中心报告证实,仁爱礁珊瑚生态系统大规模衰退,主要原因就是这艘“坐滩”军舰。
而除了破军舰本身的污染之外,在船上生活的菲律宾军方人员,制造的生活垃圾也不少。
但菲方倒好,从始至终将破船视为“主权”象征,从未提及它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外部干预局势紧张
菲律宾敢于如此嚣张,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怂恿。
美国长期拉拢菲律宾以牵制中国,提供资金和武器,并派遣军舰在南海活动。
“米格尔·基思”号远征基地舰于敏感时期停靠苏比克湾,此行为表明美国为菲律宾的激进立场提供支持。
菲律宾积极拉拢外部势力作为靠山,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舞台,南海区域军事紧张局势因此加剧。
仁爱礁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距离美济礁17海里,与巴拉望岛约200公里,是南海海域的重点航运通道。
菲律宾武装部队官员曾以仁爱礁“坐滩”军舰补给受阻为由,威胁若有菲士兵伤亡将对中方开,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个地方觊觎已久。
国内施压对外操弄
往往对外强硬的国家,国内都不好过。
现在的菲律宾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尖锐,民众对政府执政愈发不满。
马科斯政府无从下手之际,选择借南海冲突来转移公众视线,进而掩饰自己的无能。
洪迪薇此次索赔行动,正是契合了这种政治需求。为博眼球,他高调炒作对华“强硬”姿态,宣称要为国家索取巨额赔偿。
她很清楚,中国一分钱都不会给,更何况是3960亿比索。
但天价索赔金额,有助于制造噱头,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提升个人政治形象,甚至将菲律宾塑造成“受害者”形象。
毕竟不清楚真相的民众会以为,菲律宾索赔这么多钱,一定是吃了大亏。
中国反击
面对菲律宾的无理指控,中国迅速反击。中国海警在不足24小时内,公布了菲律宾船只在仁爱礁海域故意冲闯、危险驾驶、蓄意挑衅的清晰视频证据。
这些铁证直接揭示了菲方才是真正的挑衅者。菲方措手不及,哑口无言,有效消除了外界对中方行动的误解。
中国海警船只在执法过程中保持克制,多次喊话要求菲船离开。证据效果明显,它揭示了真正制造麻烦者。
中国已从以往侧重外交抗议和严正交涉,转向更直接、更具实证性的反击方式。通过公开事实来回击虚假指控,展现了更强的自信和主动性。
中国坚定反制,旨在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也是为了防止类似行为将南海演变为“法律战场”。
结语
菲律宾此次高调提出3960亿比索索赔,在法理上站不住脚,动机不纯粹,逻辑不通。
其核心在于,假借环保之名,行炒作主权之实,服务国内政治,谄媚外部势力。
这种行为只会损害中菲两国关系,破坏地区合作。最终菲律宾可能自食其果,在国际舞台上失信于人。
信息来源: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