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说“不来”的!
可就在九三阅兵快开始前几个小时,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突然改了口——连夜飞北京,站上天安门城楼。
外界一片哗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印尼国内乱成那样,他还有心思出国?
可事实没这么简单……
印尼现在局势很糟。议员加补贴、警察暴力执法、贫富差距拉大、物价飙升……一桩桩,一件件,把抗议烧得越来越猛。
抗议者不是站在街头喊口号那么简单,他们直接闯政府高官的家、抢东西、冲击警察局,公共设施被砸得稀巴烂。
总统普拉博沃已经让了步——取消议员多项福利,撤掉部分议员资格,财政部长亲自道歉,可这些都没让街上的人停下脚步。
他原本打算因此放弃来华观礼,把全部精力留在国内救火。究竟这时候一旦离国,风险太大。
但他又改主意了!
原因,很直白。九三阅兵,中国十年一次,此次规模罕见,多国领导人到场。这是外交舞台,也是立场亮相的机会。
他清楚,这种场合错过了,以后可能再无机会。
抗议在他让步后,已经少了道理上的支撑。他或许在想:“这时候出国,不是弃国内不顾,而是该让别人看到——印尼不怕事,不躲事。“
这也是信号:印尼不会被美西方的压力吓退,不会沦为遏制中国的棋子。
更微妙的是,外界传言此次印尼骚乱背后有美国和某些基金会的影子。通过制造混乱、威慑政权,让印尼在对华关系上收手。
普拉博沃站在阅兵的观礼台,就是回应——你的招数,我看得见,但我不退。
而中方的处理,更显对比。
当印尼方面说总统不来了,中方不追问、不施压,只表达理解与尊重,还祝他们能平息局势,掩护好在印尼的中方人员安全。
等普拉博沃突然决定来,中方第一时间官宣欢迎,而且虽然行程临时、时间缩短,接待依然是最高规格。
这就是“格局”,不因一时变动而翻脸,不把友好关系绑在情绪上。
可以这样想——如果中方当时体现出任何不满,可能普拉博沃就更难在最后时刻改主意。但事实是,留了余地,反而稳住了局面。
普拉博沃看完阅兵,可能心里松了一口气——不仅国内局势还有调整空间,对外关系也没有因骚乱而被切断。
可这一来一回,也让外界看清了几件事:
其一,印尼目前的社会动荡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里面有外部力量搅动的可能性。
其二,外交选择在很多时候就是立场选择,不可能永远模棱两可。
其三,在南方国家与西方博弈的关系链中,一次临时的赴会,背后的含义可能比外貌更重。
印尼国内抗议不会因为他出了一趟国就一下结束。接下来,普拉博沃还得面对经济痛点、社会治安和反对派的阻击。
但这次北京之行,大概率会被他当作一个标记性动作——对外的亮相已经做了,国内的反扑也会随后更强硬起来。
至于印尼社会会不会因此更加分化,要看他能不能让经济恢复,物价下去,贫富不至于再撕裂。
外界会盯着这一步棋走完的后续——背后的大国角力才是这场风波的底色。
如果是你,你会让总统在全国抗议最激烈的时候出国观礼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