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被带走那天,少林寺门口照样排着长队。
”游客举着手机拍山门,导游照旧喊“左边看功夫表演,右边请香一百八”。
没人敢提“释永信”三个字,可谁都清楚,那张脸曾印在门票、T恤、矿泉水瓶上,比佛祖还显眼。
安徽颍上的花毛村更离谱。
村口新刷的“永信路”路牌连夜被拆,油漆味还没散,铁锤哐哐砸进地里,像给什么盖棺材钉。
刘应保的永乐购物广场卷帘门半拉,货架空了,剩几包落灰的辣条——村民说那是他去年强塞给代销点的,“不进货就砸店”。
现在超市老板站门口抽烟,笑得牙花子乱颤:“风水轮流转,恶狗终于拴链子了。
”
最魔幻的是老刘家。
三哥当年穿补丁裤去少林寺,回来时开奥迪,后备箱塞满给老母带的金镯子。
如今老宅锁生锈,院子里的石榴树枯成柴火,鸟窝搭在枝头,像给他留的烂摊子。
邻居老太太摇蒲扇叹气:“修再大的庙,也挡不住自家房塌。
”
说回少林寺。
武僧团官网连夜改简介,过去写“释永信率众弟子弘扬禅武”,现在变成“本寺坚持清净修行”。
早课的钟声比以往响,像是敲给外人听。
有居士偷偷嘀咕:“以前捐十万能见方丈,现在捐一百只能摸门槛。
”这话传出去,门票又涨二十,美其名曰“维护古建”。
其实村民早看透了。
去年刘应保霸占河滩地,想盖禅修民宿,推土机碾过麦田,老太太躺车轮下哭:“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你说征就征?
”结果推土机真停了——不是心软,是司机怕闹出人命。
如今地荒着,长出一人高的蒿草,风一吹,像大片绿色的嘲讽。
释永信的金身塌了,可少林寺的香火还在烧。
只是烧香的不再是信徒,是举着自拍杆的网红。
他们对着镜头摆pose,背景BGM放《少林少林》,弹幕刷“方丈塌房了哈哈哈”。
没人记得,1982年李连杰那部电影火遍全国时,少林寺还是个破庙,和尚们连鞋都穿不起。
现在回头看,所谓商业帝国,不过是把“阿弥陀佛”四个字拆开卖了:阿卖给房地产,弥卖给影视公司,陀卖给保健品,佛卖给游客当纪念品。
最绝的是注册了“少林”商标,连火腿肠都得交钱。
有网友调侃:“以后吃根烤肠都算侵犯佛祖版权。
”
花毛村的老支书蹲在田埂上抽烟,烟灰掉进泥土里:“当年他带记者回村,说给家乡修路,结果呢?
路修了三百米,通到大哥超市门口。
”旁边小媳妇插嘴:“我娘家表弟在少林寺厨房干过,说方丈早餐要喝空运来的鲜牛奶,小和尚啃馒头就咸菜。
”
更黑色幽默的是,释永信被调查的新闻下面,有人留言:“建议把少林寺上市,代码就叫‘佛系割韭菜’。
”点赞十万加。
你看,连嘲讽都透着生意经——这个时代,连笑话都能变现。
最后说个细节。
刘家老宅门楣上,还留着释永信早年题的字:“见性成佛”。
如今被雨水泡得模糊不清,只剩“成佛”俩字孤零零挂着。
路过的村民啐一口:“成个屁佛,成囚还差不多。
”唾沫星子溅在褪色的朱漆上,像给这段闹剧盖了个潦草的章。
有人问:少林寺还能清净吗?
鬼知道。
但村口新立的功德箱写着:“扫码捐款,功德无量。
”二维码底下,一只苍蝇搓着腿,搓得比和尚还虔诚。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